河洑山
亦名武山。又名平山、太和山。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光绪 《湖南通志》 卷23引明杨嗣昌 《河洑山记》: “河洑山者,山下出泉,伏流而入于河,故相传谓河洑山也。”
亦名武山。又名平山、太和山。在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光绪 《湖南通志》 卷23引明杨嗣昌 《河洑山记》: “河洑山者,山下出泉,伏流而入于河,故相传谓河洑山也。”
①即今辽宁西丰县西七十里松树乡。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龙厅图: 西有松树咀。②即今辽宁瓦房店市东北松树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复州图: 东北有松树咀。清末南满铁路经此。
北宋置,属溧阳县。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社渚镇。在江苏省溧阳市西南部、宜溧山地西北边缘、梅渚河两岸。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社渚,人口1.1万。相传驻地四周环水,旧时设有神社四时祭祀
①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一名葱茏山。亦为中条山支脉。《元和志》卷12河中府永乐县:五老山“在县东北十三里。尧升首山观河渚,有五老人飞为流星上入昴,因号其山为五老山”。②在今贵州镇远县南。《清一统志·镇远
唐方镇名。容州管内经略使的简称。天宝十四载 (755) 置,治容州 (治今广西北流县,元和中徙治今广西容县)。领容、辩、白、牢、绣、禺、汤、义、岩、党、窦、廉、郁林、平琴等十四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镇。民国 《夹江县志》 卷2: 南安坝 “即南安废县,分上坝、下坝。上自石面渡,下至东田坝”。清费密 《荒书》: 清顺治十三年 (1656),“ (刘) 文秀驻兵夹江县南
在今山西河曲县南三十三里阳面村。《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杨免堡“南去石梯儿十里,堡北十里为得马水营,其西即黄河娘娘滩也”。
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之平通河,为涪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73龙安府平武县: 青漪江,“ 《志》 云: 源出落丛山下,流至绵州彰明县合于涪江”。
①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开松外蛮置,属嶲州。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后废。②唐先天元年 (712) 因避讳改昌隆县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天宝初属巴西郡,乾元初复属绵州。《新唐书
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南行,经荥经县、汉源县北清溪镇,西越飞越岭至泸定县。《舆地纪胜》 卷147雅州 “碉门寨” 条下: “自雅州西通蕃之路有三: 曰灵关、曰碉门、曰始阳。而灵关去
一名丰都山。即今四川丰都县东北三里名山。《隋书·地理志》 临江县:“有平都山。”《寰宇记》卷149丰都县:平都山,“《神仙传》云:后汉延光元年,阴长生于马明生处求仙法,乃将长生入青城山中,煮黄土为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