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州

武州

①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533) 改东徐州置,治所在下邳县 (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东魏武定八年 (550) 复名东徐州。

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550) 分荆州置,治所武陵郡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后废。陈天嘉元年 (560) 复置。隋开皇九年(589) 改为朗州。

③西魏废帝置,治所在安育县 (北周改名将利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南旧城山)。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县一带地。隋大业三年 (607) 废。唐武德元年(618) 复置。天宝初改为武都郡,乾元初复曰武州。大中五年 (851) 移治覆津县 (今武都县东南)。景福元年 (892) 改为阶州。

④东魏武定元年 (543) 置,治所在雁门川 (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改北灵州。

⑤唐初李子通改安州置,治所武康县 (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镇)。武德七年 (624) 废。

⑥唐大中五年 (851) 置,治所在萧关县 (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中和四年 (884) 侨治潘原县 (今甘肃平凉市东南)。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废。

⑦唐光启中置,治所在文德县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及宣化、万全县地。后改名毅州,五代唐复名武州。后晋割与契丹,改名归化州。

⑧辽重熙九年 (1040) 置,属朔州。治所在神武县 (今山西神池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神池、五寨、宁武、偏关等县地。金移治宁远县 (今五寨县北三十二里大武州)。明洪武九年 (1376)废。


(1)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改北魏东徐州置,治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邳州市和睢宁县地。侯景乱后地复入东魏,武定八年(550年)又改东徐州。(2)东魏武定元年置,治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东)。三年始建州城。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繁峙县、代县地。北齐改北灵州。(3)西魏置,治安育县(北周改为将利县,今甘肃陇南市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甘肃省陇南市附近白龙江流域。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武都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武州。属陇右道。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武都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武州。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大历二年(767年)置行武州。大中五年(851年)复故地,移治覆津县(今陇南市东南)。景福元年(892年)改为阶州。(4)南朝梁太清四年(550年)分荆州置,治武陵郡(治今常德市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后废,陈天嘉元年(560年)复置,辖境扩大。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辰州。(5)唐武德三年李子通以武康县改置安州,寻改武州。治今浙江省德清县西武康镇。七年复改为武康县。(6)唐大中五年于原州萧关县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中和四年(884年)侨治潘原县(今甘肃平凉市东南)。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废入潘原县。(7)唐光启中置,治文德县(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地。属河东道。后改毅州,五代唐复名武州。明宗时又改毅州。潞王仍复名武州。晋割与契丹,改名归化州,为幽蓟十六州之一。(8)辽重熙九年(1040年)置,治神武县(今山西神池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神池、五寨等县地。属西京道。金省神池县移治宁远县(今五寨县北大武州)。属西京路。元省宁远县入州,属大同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


猜你喜欢

  • 南社镇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宜兴县图: 西北有南社镇。集镇名。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长荡湖东岸。属儒林镇。人口约 2200。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因与北社相对,故名南社。1950

  • 荻田铺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北荻田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荻田市在 (兴国) 州西二十里。” 同书卷66 《驿递》 作 “荻田铺”。

  • 阳河

    ①又名龙池河、五里河。在今天津市蓟县西。《方舆纪要》卷13蓟州。阳河在“州西五里。亦名五里河,以去城五里而名。源出城西鹅毛台,台亦名纸坊山,下流入于沽水。水性暖,遇寒不冰,故曰阳河”。②又名洋河、东阳

  • 武安县

    ①秦置,属邯郸郡。治所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南五里店子古城。张守节 《史记正义》: “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汉属魏郡。魏晋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仍属魏郡。隋属武安郡,移治今武安县。唐属

  • 黄沙岭口

    在今河北赞皇县西四十六里黄沙岭村。西与山西昔阳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14赞皇县: 黄沙岭口在 “县北黄沙岭下,北去故关百里。正统四年置戍,嘉靖二十一年增兵防守”。

  • 苇关

    在今新疆墨玉县南。《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四夷路程》:“于阗西五十里有苇关。”即此。

  • 菩萨泉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樊山。《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菩萨泉 “在武昌西山嵌窦中。东坡有铭”。明曹学佺 《名胜志》: “西山即樊山也。有泉曰菩萨水。晋时书 ‘滴滴泉’ 三字刻于崖顶。”

  • 沈儿峪

    在今甘肃定西县东南六十余里宁远乡道口河(道口沟),为定西通往兰州必经之道。《明史·扩廓帖木尔传》:洪武三年(1370),“太祖命大将军徐达总大兵出西安,捣定西。扩廓方围兰州,趋赴之。战于沈儿峪,大败,

  • 胡公堰

    在今贵州都匀市北一里。《方舆纪要》 卷121都匀府: 胡公堰 “明初指挥胡纲所筑。城西之田,赖以灌溉”。

  • 驴夷县

    北魏太和十年(486)置,属新兴郡。治所即今山西五台县。永安中改属永安郡。北齐属雁门郡。隋大业二年(606)改为五台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治今山西省五台县。属永安郡。北齐、北周属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