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功山

武功山

①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北。《寰宇记》 卷109吉州安福县: 武功山 “在县西。根盘八百余里,高三十余里。中夜登岭可望日出。上有葛仙坛,瓦皆用铁。旁有石塔,时见火焰,若金灯。相传昔有武氏夫妇远来修炼,夫止卢萧,妇止西昌,遂以武公名山。后陈武帝时,山神助师平侯景之乱,更名武功”。《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武功山 “在安县西北一百里,与袁州府萍乡接界。连接泸潇,包蓄九龙,根盘八百余里。峰峦峻拔,最高处曰白鹤峰、曰雷岭,高逾三十里。夜半登顶,可观日出。其旁瀑布,悬流甚长。晋葛铉、葛洪,先后修炼山中。又名葛仙峰”。

②在今陕西武功县南。《元和志》 卷2京兆府武功县: “旧县境有武功山,斜谷水亦曰武功水。故诸葛亮表示 ‘遗孟琰据武功水’。又杜彦远云 ‘太白山南连武功山’。是则县本以山水立名也。”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境,跨江西省萍乡、安福、莲花和湖南省茶陵、安仁等市县。为罗霄山脉北段。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东北—西南走向。主脊线海拔 1000 米以上。主峰金顶(鼎),又名白鹤峰,在江西境内,海拔 1918.3 米,为赣江大支流袁水发源地。北麓袁水、渌水谷地地势较低,浙赣铁路经此。盛产竹木,建有林、茶场。富钨、铁等矿藏。


猜你喜欢

  • 榆林县

    ①隋开皇七年 (587) 置,属云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元和志》 卷4榆林县: “地北近榆林,即汉之榆溪塞,因名。” 二十年 (600) 为胜州治。大业三年 (607)改

  • 茨沟村

    即次沟村。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矿工起义于此。

  • 北石窟寺

    又称寺沟石窟。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据清乾隆六十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

  • 五华山

    ①在福建古田县西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0古田县:五华山“在县西南崇礼里。五峰连峙,峭拔千仞,亦名仙山。山上有仙楼、道院、邑人祷雨于此,又名大佛岭”。②一名五花山。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寰宇记

  • 黑水镇

    ①辽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东北。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过庆州东北十里径黑水镇”。金废。②即今吉林洮南市东南黑水镇。民国 《东北年鉴》 四洮路干线支线各站里数表: 双岗站下为黑水站

  • 东周王陵

    东周建都洛阳,历二十二代国王,但因史籍失载,致使多数王陵难以确定墓主。从现有史料和考古资料,东周王陵大致可分三个陵区:(1)周王区。在今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名。此处现存土冢四个,其

  • 乔司镇

    即今浙江余杭市南乔司镇。原名汤村镇。清初迁盐课司于此。镇西北有戊寅公墓,俗名千人坑,为1938年日本侵略军屠杀乔司平民之罪证。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南部、钱塘江北岸。面积30.1平方千米。人口4.2万

  • 官田坝

    即今云南盐津县。1931年盐津县由该县南郊老街迁治于此。

  • 客鲁涟河

    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元朝秘史》 卷2: 帖木真“与德薛禅的女儿孛儿帖兀真相离了来,此时与弟别勒古台顺著客鲁涟河寻去”。陈彬龢注: “额尔古讷河的上游叫客鲁涟河,源出大肯特山东南。”

  • 黄山馆

    在今山东龙口市西南二十四里黄山馆镇。西滨渤海。《方舆纪要》 卷36黄县 “马停镇” 条下:“县西六十里有黄山馆驿,旧兼置递运所于此。今驿存而所革。” 清置黄山馆驿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