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木塞姆千佛洞
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约八十里雀尔塔格山山腰间。共有洞窟五十二个,是古代龟兹王国东境最大的一处石窟寺。形制、题材与风格大致与克孜尔石窟一致,其年代约在4—8世纪左右。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东北约40千米处,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遭到破坏,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新疆库车县东北约八十里雀尔塔格山山腰间。共有洞窟五十二个,是古代龟兹王国东境最大的一处石窟寺。形制、题材与风格大致与克孜尔石窟一致,其年代约在4—8世纪左右。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东北约40千米处,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遭到破坏,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东岸白渡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嘉应州图:州东北有白渡墟。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大龙峒,在淡水河与基隆河会合处之南。本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大浪泵社。清嘉庆七年(1802)改称大隆同。同治间又改大龙峒。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纪》:明天启六年(1626),“西人始至
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北四十里刘堤圈村。民国《夏邑县志》卷9《兵事》:咸丰三年(1853)八月,捻军自归德府境入夏邑县,清兵“追至刘堤圈”。
西藏古地名。在今穷结县。唐时吐蕃赞普(王) 设夏日行宫于此。一说跋布即勃令。《新唐书·吐蕃传》: “其赞普居跋布川,或逻娑川。”
即今山西沁县西南道兴村。《清一统志·沁州》: 道兴寨 “在州西少南二十里”。
即灵昆山。今浙江温州市东瓯江口外之灵昆岛。
即今四川会理县北益门镇。同治《会理州志》卷9:夷门“治北五十里”。清设把总驻防。
南朝宋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或鹤山市境。隋平陈,废入平兴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南境,属宋熙郡。隋开皇废。
今吉林德惠县东、九台市西之饮马河。《明史·冯胜传》:洪武二十年(1387),“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屯松花河,闻纳哈出伤,惊溃。胜遣观童谕之乃降……还至亦迷河, 复收其残卒二万余”。
即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乡。明、清时为纳楼茶甸长官司治。集镇名。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官厅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20。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屯。乾隆三年(1738年)官府于此设收缴钱粮的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