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仔园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清设桃仔园,有把总驻守。据 《台湾通志》 称: “桃园原名桃仔园,因乾隆初年,境内开发初期,移民遍植桃花,缤纷馥郁,遂以桃仔园为名。” 1950年置桃园县。
又作虎茅庄、桃子园。即今台湾省桃园县驻地桃园市。清乾隆年间,粤地移民在此开垦。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清设桃仔园,有把总驻守。据 《台湾通志》 称: “桃园原名桃仔园,因乾隆初年,境内开发初期,移民遍植桃花,缤纷馥郁,遂以桃仔园为名。” 1950年置桃园县。
又作虎茅庄、桃子园。即今台湾省桃园县驻地桃园市。清乾隆年间,粤地移民在此开垦。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古城。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于原宣宁县故地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淤泥滩村。后废。
①蒙古中统三年 (1262) 改抚州置,治所在柔远县 (寻改名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县、山西天镇县、内蒙古集宁市、太仆寺旗之间。元皇庆元年 (1312) 改为兴和路。②元至元
①一名石人峰。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西北部。唐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寰宇记》 卷111江州德化县: 香炉峰 “
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阜平县: 陡撞沟口在 “县西北百里。南至龙泉关四十里。嘉靖二十二年置戍于此。《关隘考》: 自陡撞沟口以下二十一口,所谓龙泉北路也,皆在县境,口南五里曰坑儿沟口,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寻属湖广都司。清雍正六年(1728) 改为恩施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湖北省恩施市。辖境约当今恩施、五峰以西地。属湖广都司
亦名石角溪。即今四川屏山县西一百二十五里西宁河。《方舆纪要》卷73马湖府蛮夷长官司:什噶溪在“司(今新市镇)西二里。源出小悍山……流入马湖江”。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河畔。始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大德五年(1301)正月,成宗铁穆耳将昭睿顺圣皇太后的影像供奉于寺内。元末荒废。
即青衣江。在今四川西部。《元和志》卷32严道县:平羌水“经县东二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平羌江,“《图经》云:平羌水自卢山发源,至严道之多功峡合碉门、荣经三江,抵郡城下,自此而东即与阳山江合流
在金中都城西北郊玉泉山,今北京市西北。《金史·地理志》 中都路大兴府宛平:“本晋幽都县,辽开泰元年更今名。有玉泉山行宫。”
即今河北徐水县北二十里白塔铺。《方舆纪要》卷12安肃县:白塔店,“其地有白浮图,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