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承德县

承德县

①清康熙三年 (1664) 置,为奉天府治。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清光绪间为奉天省治。宣统二年 (1910) 废。1913年改奉天县为承德县,1914年改为沈阳县。

②1914年置,属热河道。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1928年属热河省。1949年迁至今治下板城。1956年属河北省。


(1)古旧县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为奉天府治。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入奉天府。1913年府废,以其直辖地置奉天县,寻改名承德县。同年因与直隶省承德县重名,改名沈阳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东北部。属承德市。面积 4049 平方千米。人口47.3万。辖8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下板城镇。清为承德府地。1913年废府置承德县,治承德,意为“承受德泽”,属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5年析置承德市,1949年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1956年热河省撤销,改属河北省承德专区。1958年并入承德市。1961年复设承德县,属承德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4年改属承德市。地处燕山山地区,北高南低,滦河、老牛河、武烈河等纵横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玉米、高粱、谷子,盛产苹果、梨。为省玉米、果品生产基地县。有农机、化肥、建材、酿酒等工业及煤、磷矿。冰洲石产量居全国之首。京承、锦承、承隆铁路和101、112国道、承赤东线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汤泉、天桥山、朝阳洞等。


猜你喜欢

  • 渴罗陀国

    即喝盘陀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东北。《新唐书·西域传》: “喝盘陀,或曰汉陀,曰渴馆檀,亦谓渴罗陀,由疏勒西南入剑末谷、不忍领六百里,其国也。” 唐置葱岭守捉于此。

  • 静陵

    ①东汉质帝刘瓒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桓帝纪》: 本初元年 (146),“葬孝质皇帝于静陵”。同书 《礼仪志》 注引 《帝王世纪》 曰: “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 东

  • 石门山摩崖石刻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东三十里。为儒、释、道兼容的摩崖造像。共二洞九龛窟,造像千余躯。始凿于北宋绍圣年间。最著者有五显大帝、炳灵太子、三皇像等。尤以6号观音窟最为奇伟,窟正壁镌无量寿佛,夹侍观音、如意轮菩萨

  • 白普关

    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16定边县:白普关“在县北螺盘山上,为控扼之地”。

  • 望海顿

    亦作临海镇。在今辽宁凌海市南。《资治通鉴》: 隋大业八年 (622) 征高丽,“八月,敕运黎阳、洛阳、洛口、太原等仓谷,向望海顿”。胡注:“望海顿,当在辽西界。”又称临海顿。在今辽宁省盘锦市东南。隋大

  • 刘固

    即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北二十六里刘固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永年县图:西北有刘固。

  • 巴施山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2施秉县:巴施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其山圆耸插天,状如卓笔”。

  • 崇山

    ①在今河北涉县东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28彰德府: 崇山,“金升涉县为崇州,以此山名。山头青翠,形如螺髻,又名青头山”。②在今山西襄汾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41襄陵县: 崇山 “一名卧龙山。顶

  • 落牛滩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高坪乡 (故陵场) 一带之长江中。《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为落牛滩,径故陵北。江侧有六大坟。” 民国 《云阳县志》 卷5: “落牛滩即庙矶滩矣。滩之南岸石矶横出,俗名鸡翅膊。矶上

  • 音德尔

    即今内蒙古扎赉特旗驻地音德尔镇。1936年日伪统治时,扎赉特旗移治于此。“音德尔”,蒙古语意为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