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成安县

成安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东汉废。

②北齐置,属清都尹。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北周属魏郡。唐属相州,天祐二年(905)改名斥丘县。五代唐复名成安县。北宋属大名府。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滏阳县。后复置,属磁州。明属广平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南。属河南郡。东汉建武二年(26年)后废。(2)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杞县东。属陈留郡。东汉废。(3)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后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复改考城县置,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为考城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属邯郸市。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成安镇。春秋为晋乾侯邑。战国赵王歇封陈余为成安君,遂有成安名;一说因其地多斥卤,取“治成而民安”之意而名。秦属邯郸郡。汉置斥丘县,治今县东南,属魏郡。东魏斥丘县省入临漳县。北齐析邺县(原名临漳县)置成安县,治今临漳县西南邺镇,后移今址,属清都尹。隋先属相州,后属魏郡。唐天祐二年(905年)更名斥丘县,属相州。五代后唐复名成安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洹水县省入。金属洺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成安县省入滏阳县,旋复置,属广平路磁州。明洪武初废成安县,四年复置,属广平府。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邯郸专区,1949年成磁县并入,1958年并入磁县,1961年复设成安县。1968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划归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地势低平。西部有黄河故道,中东部有漳河沙丘带四条。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为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县。有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服装加工等工业。邯常铁路及邯大、峰大、成肥等公路经县境。古迹有凤凰台、二祖塔、赵长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春谷 (穀) 县

    西汉置,初属鄣郡,元封二年(前109) 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西晋属宣城郡。东晋宁康初 (373) 改名阳谷县,寻废。

  • 可弗叉国

    即钦察国。都城在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下游之间、里海北岸。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黑色印度之西北有可弗叉国。数千里皆平川,无复丘垤。”《元史·郭宝玉传》:辛巳(1221),“可弗叉国唯算端罕破乃

  • 娘堡

    西藏古代族部名。《西藏王统记》 载: 悉补野部落之裔聂赤,占据娘堡为首领。娘堡在隋、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后被吐蕃兼并。地在今西藏林芝与波密县境娘曲河 (尼洋河) 流域。

  • 兴武营

    明正统九年(1444)置,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兴武营。正德元年(1506)改置兴武营守御千户所。清改为宁夏守御所。后废。

  • 孝泉

    又名姜诗泉。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四十里孝泉镇。《元和志》卷31德阳县:“姜诗泉在县北三十九里。诗母好江水,一旦泉涌舍侧,味如江水。”北宋治平中改姜诗泉为孝感泉。其泉资以灌溉。今泉旁有姜孝祠。

  • 阳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淮阳县置,属象州。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大业初废入阳寿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淮阳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西南。属桂州。大业初废。

  • 乌思藏四如

    或作卫藏四如。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全境建置名。吐蕃建政后,先后兼并境内十余小邦,于其故地统一设置了称为“如”的军政区域四个,即:乌如(中央翼,约当今拉萨市辖各县),要如(左翼,即云如,约当

  • 石安县

    十六国后赵石勒置,属咸阳郡。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北周建德中移治今泾阳县,为咸阳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并入泾阳县。古县名。十六国后赵石勒置,治今陕西省泾阳县。前秦属咸阳郡。北周建德中为咸

  • 淡竹厄 (阨)

    在今江西上犹县东。《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淡竹阨 “在县东。相近有南北村隘”。

  • 沈家山

    又作沈家岙、沈家门山。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明嘉靖《定海县志》卷5:沈家山在“县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