弇山
①在今山东莘县北四十里马桥。《方舆纪要》卷34莘县: 弇山 “旧有泉曰弇山泉。《志》 云: 即古弇中聚也”。
②今江苏太仓市的别称。
(1)古山名。在今江苏省太仓市市区。明代王世贞筑。有三峰,名上弇、中弇、下弇。周围约七十亩。(2)明清时期太仓的别称。因弇山而得名。
①在今山东莘县北四十里马桥。《方舆纪要》卷34莘县: 弇山 “旧有泉曰弇山泉。《志》 云: 即古弇中聚也”。
②今江苏太仓市的别称。
(1)古山名。在今江苏省太仓市市区。明代王世贞筑。有三峰,名上弇、中弇、下弇。周围约七十亩。(2)明清时期太仓的别称。因弇山而得名。
一名清港。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北洋港。清时有把总驻防。
在今贵州水城县南。清置阿札汛,有把总驻此。
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十里南坪镇。《方舆纪要》 卷69重庆府巴县 “铜锣关” 条内: “又城南隔江有南坪关。万历中,奢崇明陷重庆,分兵四出,进攻合州,石砫宣抚女官秦良玉讨之,捲甲疾趋,潜渡重庆,营于南平关,
即黄泽。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八十五里。《魏书·地形志》: 乐平郡辽阳县有黄泽岭。《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五年 (915),“晋王引大军自黄泽岭东下,与存审会于临清”。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南、河北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南。清于此设把总,属三河营都司。(1)在北京市平谷区西南部。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坊,人口2550。镇区辽已成村,曾为牧军马之地,故名。1946年由河北省三河
亦作宁边军。唐天宝十三载 (754) 哥舒翰置,属廓州。在今青海贵德县西黄河北岸。《元和志》 卷39廓州: “宁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清一统志·西宁府》: 靖边军 “在西宁县南故廓州西。《元和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改武昌军置,治所在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寿昌府。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魏书·太宗纪》:神瑞二年(415),“至广宁,登历山”。《太平御览》卷45引《后魏舆地图风土记》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②即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
①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即今山东莘县。东汉为侯国。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永嘉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北齐改为乐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改阳平县,八年(588)改为清邑县。②南朝宋置,属鲁
一作白牙山。在今安徽贵池市北。《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百牙山“在城东北半里。《志》云,府治主山也。东麓曲水旋绕,曰落蓬湾。相传货舟辏泊于此,牙行百人登陇,以平其直,因名。上有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