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书院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村。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办。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1901年改为两广大学堂,1903年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后又改为广雅中学。书院由于历经兵燹,绝大多数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今仅存山长楼一座及残破不堪的濂溪先生祠。现今的冠冕楼是1935年黄麟书重建的。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村。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办。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1901年改为两广大学堂,1903年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后又改为广雅中学。书院由于历经兵燹,绝大多数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今仅存山长楼一座及残破不堪的濂溪先生祠。现今的冠冕楼是1935年黄麟书重建的。
①亦作析阳郡。北魏置,属析州 (淅州)。治所在西析阳县 (今河南西峡县)。北周改西析阳县为中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县地。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初改淅州置,治所在南乡县 (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辖
亦作别笃山、别驾山。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明太祖实录》:洪武五年(1372)六月,征西将军冯胜、副将军傅友德进兵至亦集乃路,元守将以城降。师次别笃山口,元岐王朵儿只班遁去,追获其平章长加奴等二十七人
1932年置,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四里通元镇。镇以寺得名。明天启 《海盐县图经》卷3: 法喜寺 “旧名通元寺,吴大帝孙权夫人舍宅置”。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南部。面积40.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
1949年由青岛市东北部农村析置,属山东省。治李村 (今山东青岛市东北李村镇)。因境内有崂山而得名。1953年改名崂山郊区。1961年置崂山县。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西旸桥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阴图:东南有西旸。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西旸镇”,“西旸跨西旸河,水陆交通皆极便利”。
①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一统志》卷58太平府:龙蟠山“在太平州(治今雷平镇)西二里。以形似名”。②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十五里。《寰宇记》卷162兴安县:龙蟠山“本名蟠龙山,天宝六载勅为龙蟠山。有石洞,洞
隋大业间置,为明阳郡治。治所在今贵州德江县西北。唐贞观后废。古县名。隋大业中置,治今贵州省德江县西北。为明阳郡治。唐贞观后废。
北宋改侯州置,为羁縻州,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西南作登。元废。北宋改侯州置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西南作登。元废。
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北泸沽湖镇。明置左所土千户。
一名小史。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卡尔希。唐为安西都护府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