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阳县

广阳县

①西汉置,属广阳国。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东汉建武初封刘良为侯邑,属广阳郡。西晋属范阳国。北魏属燕郡。北齐废。

②西晋改汶江道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一说在茂县西北五十里。东晋后废。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复置,为绳州及北部郡治。治所即今茂县。北周为汶州治。隋开皇初为蜀州治,不久改为会州治。仁寿元年(601)改为汶山县。

③东晋咸康四年(338)改陵阳县置,属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隋开皇初以避杨广讳,称为南阳县。开皇九年(589)并入泾县。

④北魏景明元年(500)置,属冯翊郡。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北栎阳镇。隋仁寿元年(601)改名万年县。

⑤唐天宝元年(742)改石艾县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元和志》卷13:“因县西南八十里广阳故城为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平定县。

⑥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广德县置,为广兴府治。治所即今安徽广德县。明洪武四年(1371)复改广德县。


古县名。(1)汉置,治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北广阳城。因属广阳国,“故曰小广阳”(《后汉书·耿弇列传》注)。刘玄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耿弇追击尤来、大枪、五幡至小广阳,即此。三国魏属范阳郡。北魏属燕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入蓟县。(2)西晋改汶江县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为汶山郡治。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北部郡。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汶山县。(3)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改陵阳县置,治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广阳。属丹阳郡。隋废入泾县。(4)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析万年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栎阳镇。属冯翊郡。隋属雍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栎阳县。(5)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石艾县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属并州。以县西南广阳故城得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又改平定县。(6)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广德县置,治今安徽省广德县。为广兴府治,后为广德州治。洪武十三年废入广德州。


猜你喜欢

  • 阿拉善旗

    1949年改阿拉善额鲁特旗置,属宁夏省。治所在定远营(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镇)。1952年改为阿拉善旗自治区。1954年划归甘肃省。1955年改为阿拉善旗自治县, 1956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 永和市

    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六十里永和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29载:浏阳县东有“永和市”。市镇名。在台湾省台北县中部、台北盆地南部、新店溪南。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约22.8万。市公所驻店街里。1958年由

  • 杞麓湖

    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北。元代以来称杞麓湖。清康熙《河西县志》:杞麓山“在治东五里。一名渔山,一名碌溪山。自谭家营而下,碌溪湖在其西,溶湖界其腹南,入杞麓湖中”。当时湖面较宽,湖水环杞麓山(今凤凰山),因以

  • 鲁班山口

    在今甘肃武山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 鲁班山口 “以在鲁班山下而名。……《志》 云: 县境鲁班山口而下,有石门、太阳及砚石硖,凡六隘”。

  • 沈疃集

    一作陈疃。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北五十里陈疃镇(原东陈疃)。明嘉靖《青州府志》卷11:沈疃集“在(日照)县正西七十里”。

  • 掌天山

    一作掌夫山。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元和志》 卷33临津县: “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太安元年,遣都护卫博讨李特,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博为伏兵所围,即此山也。” 《寰宇记》 卷86西水县

  • 圭江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为绣江(北流江)上游。《清史稿·地理志》 北流县:“圭江出县东南。有二源:一石梯水, 出大云岭;一双威水, 出双威山,至三口铺合流曰圭江,西北流,思贺江自陆川东北流注之。右受蠄蜍河

  • 石塘镇

    即今江西铅山县东南石塘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广信府铅山县:“县东路出东门十里至五通庙, 又十里至横坂, 又十里至石塘汛。”(1)在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沿海、松门半岛上。浙江省著名渔镇。面积16.

  • 将梁城

    即清凉城。在今河北清苑县东南清凉城村。《汉书·王子侯表》: 元朔二年 (前127),封中山靖王子朝平为将梁侯。《水经· 滱水注》: 堀沟“上承清梁陂,又北径清凉城东,即将梁也”。

  • 淄莱路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改淄川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博兴县西部及高青、邹平以东,黄河以南,鲁山以北地。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 改为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