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府
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鼎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为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常德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孝宗潜藩,升鼎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仍改为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鼎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为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常德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孝宗潜藩,升鼎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仍改为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汶阳县置,属兖州。治所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寰宇记》卷21曲阜县:“委曲长七八里, 故曰曲阜。”大业初属鲁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八年(634)复置, 属兖州。北
即今新疆乌恰县东北之苏约克 (恰克马河)。《清一统志 · 喀什噶尔 》: 博罗和硕河“在喀什噶尔东北,玉斯屯阿喇图什西南二十里。源出西北山中,东南流过阿喇图什而止,不通大河”。
一名荆隆口。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里。河水自砥柱而下,至金龙口最为险隘,历代屡决。《明史·河渠志一》: 宣德十年 (1435) “浚金龙口”。即此。又称荆隆口。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黄河自龙门、砥柱而
古又作“罟”。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古里镇。镇西街有铁琴铜剑楼,为清道光时瞿绍基恬裕斋,曾藏书十万卷,多宋、元善本,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首。
①亦作伞山。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方舆胜览》卷63遂宁府:伞子山“在小溪县白水镇。唐大历间,有禅师跨一白驴抵此山结茅以居,环山之民,素以植蔗凝霜为业。和尚所骑白驴颇食民蔗,居民苦之,诣和尚请焉。和尚曰
在隋大兴城安邑坊街之北,今陕西西安市内。宋敏求《长安志》卷8:玄法寺“本隋礼部尚书张颖宅,开皇六年立为寺”。
一名阔精堡。北宋熙宁八年 (1075) 置,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十五里。金废。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威岛西12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西头乙辛,因此礁在南沙群岛西部,且从南威岛来此罗盘上用乙辛方位,故名。1935年公布名称为拉德礁。1947年改称日积礁。
①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吴越置,治所在温州 (今浙江温州市)。北宋初废。②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升静海镇置,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不久改为通州。(1)又作靖海军。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吴
北魏置,属陇东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附近。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