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县
即崈高县。西汉元封元年 (前110) 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东汉废。《元和志》卷5登封县: “本汉嵩高县,武帝元封元年置以奉太室,后省入阳城。”
即崈高县。西汉元封元年 (前110) 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东汉废。《元和志》卷5登封县: “本汉嵩高县,武帝元封元年置以奉太室,后省入阳城。”
一名湓浦口。即今江西九江市西古湓水 (今龙开河) 入江之口。古湓口城 (又称湓城),历来为戍守重地。
在今湖南沅陵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81辰州府沅陵县: 南水关在 “府城南门外。又城西有西关。为近郊防御处”。
①西汉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属上庸郡。南朝梁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房州。贞观十年(636) 废。②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改临沅县置,为朗州治。
在吉林敦化市境,即今牡丹江上源。《清一统志·吉林一》: 勒富善河 “在 (吉林) 城东南五百八十里,源出勒富善冈,东北流径宁古塔境,入毕尔腾湖”。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南岳镇沙港头村北。《方舆纪要》 卷94乐清县: 高嵩砦 “在县东四十里高嵩山上,临大海,亦近蒲岐所,为所境之锁钥”。
亦作白浒镇。在今湖北鄂城市西北九十里白浒镇村。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庐江县东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裴岗,人口 3890。1992年由裴岗、邓湖二乡合并置镇。濒临黄陂湖,盛产稻
又作八洒。即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三十二里坝洒农场场部驻地。清乾隆时设坝洒汛。壮语“坝”为口子或河谷,“洒”为簸箕形,意即簸箕形的河谷地带。
一作朱厓郡。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置,治所在瞫都县 (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汉书·武帝纪》 注: “应劭曰: ‘二郡 (指珠厓、儋耳) 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厓。”辖境相当今海南
在今浙江海宁市。《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硖石山 “一名紫微山,其并峙者曰赞山,两山相夹,中通河流,曰硖石湖”。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十五年 (1556) 倭寇两次侵犯硖石,均停泊于此。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葛墟岭在 “县东南九十里。《志》 云,岭傍南北通衢,南去徐州洪九十里。明万历中,议开泇河,自县东南四十里马家桥,开微山、赤山、吕孟诸湖起,至葛墟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