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镇
即今安徽黄山市。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东南有厦巡检司,后移于屯溪。”1949年改置屯溪市。1987年改为黄山市。
即今安徽黄山市。明置巡司于此。《明史·地理志》 休宁县:“东南有厦巡检司,后移于屯溪。”1949年改置屯溪市。1987年改为黄山市。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南岸。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2000
1913年改浪穹县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方舆纪要》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 西洱河 “源出浪穹县罢谷山”。因洱海发源于县境而得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西北部。属大理白族自
相当于今安徽霍邱县东之东汲河。《水经·泄水注》: “泄水出博安县,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西北入于淮。”古水名。据《水经注·泄水》,自今安徽省六安市西南分沘水(今淠河)西北出,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即今
明永乐元年 (1403) 改北平府置,建为北京。十九年 (1421) 定都于此,改称京师。治所在大兴、宛平二县 (即今北京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南,遵化、丰南以西,拒马河、大清河、海河以北及文安、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
①唐天宝五年 (746) 改真符营置,为昭德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乾元元年 (758)为真州治。后没入吐蕃,废。②唐天宝八年 (749) 改华阳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在黎园北 (今陕西洋县北境)。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六十里束城镇。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置,属河间府。金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水茜乡。《方舆纪要》卷98宁化县“安远砦”条下:“又北安砦,在县东北七十里。宋绍定六年, 移苦竹砦置于此。今皆废。”
古为邳国。北周于此置邳州。故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金贞祐三年(1215)邳州移治睢宁县西北古邳镇。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邳州又移治今邳州市北邳城镇。对清代邳州而言,故称以前的邳州为古邳
又作歆岛。即今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北大钦岛。《宋会要辑稿》 第186册兵29载: 北宋政和八年(1118) 五月二日臣僚言: 熙宁中,巡检每季 “下北海驼基岛驻扎,系以驼基石为界。自与北朝通好,不曾根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