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屏东市

屏东市

1933年日本占领期间置,属高雄州。治所即今台湾屏东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屏东市,为台湾省辖市。1950年改设屏东县。据 《清一统志·台湾府》: 半屏山 “在凤山县北七里。《通志》: 自台湾县大小冈山,迤逦而南,近附于县治者,为半屏山。形如画屏,故名”。屏东以在半屏山之东,故以为名。


(1)旧市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市。在今台湾省东南部。1950年全省调整区划时撤销,改设屏东县。(2)市镇名。在台湾省屏东县西北部,西以高屏溪界高雄县。面积65.1平方千米。人口约21.5万。为屏东县治。原为西拉雅平埔人阿缑社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海澄人入垦,光绪十年(1884年)筑阿缑城。1920年改名屏东,因位高雄市半屏山以东得名。清属凤山县。1920年设屏东街,属高雄州。1933年升格为市,仍属高雄州。1945年光复后升为省辖市,1950年划属屏东县。地处高屏溪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业盛产稻、香蕉、甘蔗和西瓜。工业除制糖、制烟外,还有电子、电器、食品、乐器、木器等,建有屏东纸业工业区。设有农业、师范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为纵贯铁路终点和屏东铁路起点,1号省道过此,为3号、22号省道起点。有高屏铁路桥和高屏大桥与高雄县连接。西部建有机场。古迹有孔子庙、慈凤宫、东山寺及阿缑城遗迹等。


猜你喜欢

  • 谷渠

    在唐东都城西南,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载:谷渠“渠在雒水之北, 自苑内分谷水东流,至城之西南隅入雒水”。

  • 火灼堡

    在今贵州黔西县北。《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王三善“率兵直入大方,奢社辉、安位焚其巢,窜火灼堡”,即此。《清一统志·大定府》:火灼堡“水西巢穴也。亦谓之灼城。或讹为火著”。在今贵州省

  • 夏代方国。即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左传·襄公四年》 载,魏绛曰: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而用寒浞。” 杜注: “寒,国。”《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

  • 桃渚寨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桃渚乡。《清一统志·台州府一》: 桃渚寨 “在临海县东一百里,海门卫东北五十里”。见“桃渚城”。

  • 石兽冈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2易州:石兽冈“冈有石如虎,亦曰石虎冈。雹水出于此”。

  • 天生桥

    ①在今江苏溧水县城西十里胭脂河上。《清一统志·江宁府》 引《江南通志》称:天生桥“高十二丈。明洪武十年,太祖命崇山侯李新凿胭脂河,因石势而成,故名”。②在今贵州安顺市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天

  • 洛阳大市

    北魏洛阳市场。在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 西。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卷4载: “出西阳门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 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

  • 上虒亭

    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北。《汉书·地理志》上党郡铜鞮县:有上虒虒亭。在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虒亭镇。《汉书·地理志》:“铜鞮有上虒亭、下虒聚。”即此。

  • 都匀洞

    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 (都匀司东十里)。《清一统志· 都匀府》 引 《名山胜概记》: “洞门北向,高广皆一丈五尺。洞中石如象鼻,杂草丛生。”

  • 杏坛墟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南杏坛镇。民国《顺德县志》卷3 《津渡》:“杏坛”有长行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