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小孤山

小孤山

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南小孤山镇。清杨宾《柳边纪略》卷2:“黑而苏站三十里至小孤山,四十里至大孤山。”

②又名孤山、海门山。俗称髻山、小姑山。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边,与长江南岸彭浪矶相对。苏轼有“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诗句。《寰宇记》卷111江州彭泽县:小孤山“孤峰耸峻,半入大江”。《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小姑山“在宿松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江北岸,与江州彭泽接界。山西有小姑庙。又江州有澎浪矶,语讹为彭郎矾,遂有小姑嫁彭郎语”。《方舆纪要》卷26宿松县:小孤山“元天历中,立铁柱于山上,长三丈有奇, 曰海门第一关。……成化二十年,江水忽分流于山北,流日益广, 自是屹立中流”。《明史·傅友德传》:元末,“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即此。

③一名旗山。在今贵州都匀市西。《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小孤山在府西二里。”


在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屹立在长江中。《读史方舆纪要》:小孤山“县北十里。……旧时半入大江,今屹立江中”。为区别于鄱阳湖中的大孤山而得名。俗称小姑山。又因远望形如妇女发髻,亦称髻山。海拔63米。由石灰岩构成。江流至此回旋湍急,形似斗大漩涡直入江底,宛如其下有通海之门。元天历中,曾立铁柱于山,曰“海门第一关”。山上有君秀寺(始建于唐,又称小姑庙)、梳妆亭、御诗碑等名胜古迹。为旅游地。


猜你喜欢

  • 鸡笼城

    台湾省基隆市的旧称。以港外有小岛形似鸡笼而得名。清咸丰十年(1860)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光绪元年(1875)置鸡笼厅,后改为基隆。

  • 福湖山

    ①又名魁龙山。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龙泉山之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龙泉山” 条: “其南群峰连接,最著者曰福湖山。上有狮子峰,朱子勒‘魁龙’ 二字于石。”②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北六十里。《方舆纪

  • 辰山

    ①又名神山、细林山、秀林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十八里。梁简文帝《秀林山铭序》:“神山本名秀林山,或称辰山。”②在广西桂林市西北十里。《明一统志》卷83桂林府:辰山“山有三岩,下岩曲折而入,石室穹然。中

  • 岳 (嶽) 市

    即今湖南衡阳市北南岳区南岳镇。《清一统志 ·衡州府二》: 岳市 “在衡山县西北三十里岳庙前。四方人民,环庙而居,为岳市。旧有巡司,今裁”。

  • 同心堡城

    即今宁夏同心县。《清一统志·宁夏府二》:同心堡城“在灵州西南二百九十里。城周二里。今设守备驻防”。

  • 河嘴

    即今四川三台县南安居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三台县: 河嘴 “在县南九十里”。民国 《三台县志》 卷1: 安居场 “在城南,距城九十里,即河嘴。清康熙时名云台场,后更名。五百余户。通蓬溪、中江

  • 固临县

    一作固林县。1937年1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宜县改置,治宜川县固州 (今陕西延长县东南赵家河)。取固州和临镇 (原红宜县驻地) 首字为名。1948年撤销,并入延长、临镇二县。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

  • 高家坨

    一名高坨子。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高坨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北有高家坨。

  • 头道江

    即今吉林通化市。清光绪间置通化县于此。即“头道松花江”。

  • 栲栳山

    ①即今山西大同县东北十七里阁老山。《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栲栳山 “景泰初,敌寇大同,镇帅郭登帅兵饵之,行七十里,至水头。……追四十里,至栲栳山,尽夺所掠而还”。②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五里。《方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