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宝盖山

宝盖山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宝盖山 “在丹徒县西四里。有茅山道院”。

②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宝盖山。明 《寰宇通志》 卷46泉州府: 宝盖山 “在晋江县南。上有石塔 (姑嫂塔),宏壮耸拔,自海还者以塔为抵岸之期”。

③一名西山。在今湖北郧县西南三里。《水经·沔水注》: “汉水又东径郧乡县南之西山。” 《元和志》卷21郧乡县: 西山 “今名宝盖山,在县西南三里。其山南临汉水”。

④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80浏阳县: 宝盖山 “群山壁立,状若张盖”。

⑤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寿城乡北一里。《方舆纪要》 卷107永宁州: 宝盖山在 “州北一里。州之主山也,黄源水出焉”。光绪 《永宁州志》 卷2: 宝盖山,“平畴之中,一山突起,圆如宝盖,为州之主山。俗呼馒头山,亦以形似也”。

⑥又名白象山,在今四川荣昌县南。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 卷17荣昌县: “ 《志》 云: 南一里曰宝盖山。有卧佛寺,叠形如皂盖,园净明朗,耸翠炫奇。”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宝盖山 “在荣昌县南一里。宋置宝盖镇以此名。《旧志》: 明初于镇改置荣昌县,即今县治”。

⑦在今云南保山市城西北。《方舆纪要》 卷118保山县: 宝盖山 “在城西北永镇门外。以形似名。山势崚嶒,为众山之冠。右曰梯山,左曰玉壶山,山麓有石窦,流泉甚清”。

⑧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59秦州清水县: 宝盖山 “在县北百五十里。顶平如盖,因名。其地东连关山,北抵静宁”。


在福建省石狮市东南。《寰宇通志》泉州府山川:宝盖山“在晋江县南。上有石塔(姑嫂塔),宏壮耸拔,自海还者,以塔为抵岸之期”。


猜你喜欢

  • 少水

    即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源出沁源县北绵山,南流至河南武陟县境入黄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 ……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即此。古水名。即今山西省沁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

  • 竺邑县

    西晋改竹邑侯国置,属沛国。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后废。

  • 方正泡

    在今黑龙江省方正县西北,有方正泡水。县以此名。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混同江“又东北入三姓城界,又东方正泡、弹弓泡、蒲萄泡、横头泡、黄泥河、楚山泡诸水自南次第来注之”。旧泡东西长二里,产鲤鱼、长蛤。

  • 汝原县

    北魏置南汝原县,后改汝原县,属汝阴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隋开皇四年(584)为伊州治,大业二年(606)为汝州治。三年(607)改为承休县。古县名。北齐改南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属汝北郡。隋开

  • 石塘岭关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五十里。《明史·地理志》密云县:“有石塘岭、墙子岭等关。”《清一统志·顺天府四》:石塘岭关“有城,周二里有奇,旧设参将。本朝改设石塘路都司,今改守备。《县志》:石塘岭关东自陈家峪,西

  • 雷祖祠

    在今广东雷州市城西三里白沙镇白院村。为纪念 “雷祖” 陈文玉而建。陈文玉 (570—638),海康白院村人。陈是百越俚人 (今黎族),唐贞观年间雷州首任刺史。修筑城池,精察吏治,安抚峒落,泽及雷州。后

  • 富新场

    即今四川绵竹县东北二十里富新镇。民国《绵竹县志》 卷2: 富新场在 “城东二十里”。

  • 板石山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舆地纪胜》 卷47蕲州: 巴河 “源出板石山”。《方舆纪要》 卷76蕲水县:板石山 “在县北,巴水出于此”。

  • 长青县

    辽置,属大同府。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南二十里大白登镇。金大定七年(1167)改白登县。古县名。辽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东南大白登镇。属大同府。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为白登县。

  • 灵居山

    亦名云居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寰宇记》卷87安岳县:灵居山“在县南七里”。《舆地纪胜》卷158普州:灵居山,“《图经》云:与静居山对峙。其上为真相寺,有千佛龛、葛仙洞。草木润秀,向背皆苍岩,为近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