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水

宜水

①在今江西宜黄县东南。《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宜黄水” 条: “宜水源出县东南军山,黄水源出县南黄土岭,皆北流至县东合流,名宜黄水。”

②一名宜溪水。在今湖南常宁县境。《方舆纪要》卷80常宁县: “宜水在县东。源出塔山。亦曰宜溪,经县东三十里,亦曰宜江。又东有樟水流合焉,俱北注湘水。”


猜你喜欢

  • 铜锣洲

    在今湖南耒阳市北十里骜山水口。《清一统志·衡州府一》: 铜锣洲“周十里。耒水直流,此为之障”。

  • 泥岭

    在今青海天峻县北。《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炀帝西巡,命 “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即此。古山名。在今青海省刚察县西北。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将张寿率军屯驻于此,以击吐谷浑。

  • 因远部

    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四里因远坝子。明《寰宇通志》卷113元江府:因远山“在府城西四十里”。元属元江路。明改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

  • 清塞城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一说在今古浪县境。《晋书·苻坚载记上》: 东晋太元元年 (376),前秦将苟苌、梁熙等攻前凉,前凉将 “马建惧,自杨非退还清塞”。即此。今地不详,约在甘肃省古浪县境内。东晋太元元年

  • 安阳山

    ①又名阳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十里阳山。《寰宇记》卷92引《风土记》云:“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斌于无锡县安阳乡。”《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安阳山,周斌“卒葬山下,山因以名。峰峦奇峭,顶有龙湫,俗

  • 太阴山

    在今山西绛县东南。《寰宇记》卷47绛县:太阴山“在县东南十里。崖壁峭绝,阳景不到,因曰太阴”。

  • 仁和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置,与钱塘县同为杭州治。治所即今浙江杭州市。南宋为临安府治。元为杭州路治。明、清为杭州府治。1912年与钱塘县合并为杭县。古旧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

  • 上思县

    1913年改上思厅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即今广西上思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清光绪年间抗法、抗日英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为上思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十万大山北麓。属防城港市。面积 2809 平方千米

  • 阳洞砦

    在今湖南新宁县西。《方舆纪要》卷81新宁县:“阳洞砦在县西。《志》云,武冈有阳洞蛮,与广西全州延洞蛮接,即其地也。”

  • 台城

    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名。《梁书·侯景传》:侯景“悉逼百姓及军士家累入台城内”。后梁武帝饿死于此。今习称鸡鸣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