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西人西域道

安西人西域道

唐时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道路名。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所言入西域道,除在今新疆境内的若干支线外,其主要干线有二:(1)为由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至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及由安西通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城南)的交通线,大体和《释迦方志》所记北道的路线相同;(2)为沙州(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通于阗(今新疆和田市)的交通线,大体和《元和郡县志》所记南道的路线相同。


猜你喜欢

  • 梁村集

    即今山东高唐县北二十四里梁村镇。为往来孔道,商业颇盛。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高唐县北有梁村集。

  • 乔山

    在今山西曲沃县北五十里,接襄汾县境。《周书·武帝纪》:“齐攻晋州,恐王师卒至,于城南穿堑, 自乔山属于汾水。”即此。古山名。又称桥山。在今山西省襄汾县东南。北齐武平中为防北周军进攻晋州,自此穿堑属于汾

  • 乌石站

    元置,即今广东增城县西乌石。明改为驿。

  • 中央苏区

    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 栖霞街

    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镇。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栖霞市 “在上元县长宁乡棳山栖霞寺前,去城四十五里”。清同治 《上江两县志》 卷5《城厢》: 有 “栖霞街”。

  • 赤峰市

    1945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赤峰县城区析置,治所即今内蒙古赤峰市。1947年并入赤峰县。1948年复置。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改属辽宁省。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 西夏碑

    又称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保存在甘肃武威文庙内。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立。高2.5米,宽0.9米,厚0.3米。碑首西夏文篆字题额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计二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

  • 谷里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1新泰县“上四庄”条下:“县西五十里有谷里,相传古齐、鲁会盟处。”

  • 方里集

    即今河南长垣县东北方里乡。明嘉靖《长垣县志》卷1《镇集》:“方里集,城东北三十五里。”集镇名。在河北省魏县城西南部。属北台头乡。人口 3320。以集市大得名。产小麦、玉米。有制砖厂。通公路。

  • 千步泾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北二十里茜步泾。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华亭县东北有“千步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