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

唐六大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置,治所在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新唐书·地理志》:“总章元年,李勣平高丽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辖境西起辽水,东与北皆抵海,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南至朝鲜大同江地区。其后大同江南岸渐为新罗所据,松花江、乌苏里江以东、鸭绿江上游一带为渤海所有。上元三年(676)移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仪凤二年(677)徙治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城)。圣历元年(698)改为都督府,神龙元年(705)复为都护府,以幽州都督兼领都护。开元二年(714)又移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天宝元年(743)又迁辽西故郡城(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自开元七年(719)起都护例由平卢节度使兼领,至肃宗上元二年(761)平卢节度使南迁淄青而废。


唐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平高丽,十二月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于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置安东都护府,用其渠帅为都督、刺史、县令。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吉林省松花江和头道江西南,以及朝鲜北部和西部地区。圣历初渤海兴起后,辖境东部、北部缩小,东至今吉林省白山市、辉南县,北至辽源市。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辖境南部缩小,浿水(今朝鲜大同江)以南为新罗所有。咸亨元年(670年)移治辽东,上元三年(676年)移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仪凤二年(677年)移治新城(今抚顺市北高尔山)。武周圣历元年(698年)降为都督府,唐神龙元年(705年)复为都护府,移治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隅)。开元二年又东移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天宝二年(743年)再移治辽西郡故城(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开元七年后,常以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天宝二年徙治辽西郡故城)兼领安东都护,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营州陷于契丹,平卢节度使南迁,都护府遂废。


猜你喜欢

  • 灯架山

    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四里。《方舆纪要》卷110崇善县:灯架山“高耸尖秀,望之巍然”。

  • 清化镇

    ①又名清华镇。唐置,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开元间曾为婺源县治。天祐中婺源县徙治弦高镇 (今婺源县),此地为清化镇。②北宋置,属光泽县。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六十里。《元丰九域志》 卷9邵武军光泽县有清化

  • 芦墟

    即今广西宾阳县治宾州镇。明万历《宾州志》卷3:芦墟在“城南八里”。1950年宾阳县迁治于此。

  • 清湖城

    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北。清廉州营设把总驻防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南。清设把总驻防。

  • 威德城

    东晋建元二年 (344) 慕容皝改涉夜城(南罗城) 为威德城。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晋书·慕容皝传》: “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 《方舆纪要》 卷18大

  • 大天马山

    亦名天马山。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十五里。《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天马山“其形如马。前有二小山,状如执御者”。

  • 大村镇

    亦作渡村。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渡村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吴县记:“城西南有……大村等市。”民国时改为大村镇。(1)在山东省胶南市西部。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村,人口2000。明初

  • 平洛县

    北魏太和四年(480)置,属修城郡。治所即今甘肃康县西北平洛镇。北周废。见“平乐道”。

  • 武隧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之俗称。《水经·易水注》: 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

  • 木硖关

    即木峡关。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隋书·突厥传》:开皇二年(582),沙钵略悉众入寇,“纵兵自木硖、石门两道来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