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羌县
1913年改宁羌州置,属陕西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宁强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2年改为宁强县。
旧县名。1913年改宁羌州置,治宁羌(今陕西宁强县城关镇)。1942年改名宁强县。
1913年改宁羌州置,属陕西汉中道。治所即今陕西宁强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2年改为宁强县。
旧县名。1913年改宁羌州置,治宁羌(今陕西宁强县城关镇)。1942年改名宁强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二十六年(1289) 降为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通海县西北。属临安路。至元二十六年降为县。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镇。当百尺河滨。为通高密要道。《清一统志·青州府二》:百尺河桥“在诸城县东北四十里”。在山东省诸城市东北部。面积125.2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百尺河,人口 4700
又作邬县。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南。《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文帝封齐王舅驷钧为邬侯。 东汉改为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辛集市东南。属巨鹿郡。东汉改名为鄡县。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包括北路旧土尔扈特旗及左、右二旗,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附近。
或作不著何、屠何。在今辽宁锦州市西北。《逸周书·王会》:“北方台正东……不屠何青熊。”孔注:“不屠何亦东北夷也。”
亦作邛部川。唐、宋四川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宋代为黎州属部。住牧在今四川越西县境。《宋史·蛮夷传四》:“邛部川蛮,亦曰大路蛮,亦曰勿邓。……(开宝)四年,黎州定远兵士构叛,聚居鹿角溪, 阿伏令弟游击将
在今四川宁南县西北松新镇。民国 《宁南县概况资料辑要》: 1930年设宁南县,“划西昌之大小松林坪等地并入之”。为西昌至宁南交通必经之地。
一作塔失城站。元置,在今新疆伊吾县东南。明废。又作塔失城站。元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东南。明时废。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播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南重安镇。《方舆纪要》 卷121黄平州: 重安废长官司 “司近重安江,故名”。万历二十九年 (1601) 废。明初置,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南
明置,属镇番卫。在今甘肃民勤县东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凉州府二》:红沙堡“城周一里有奇,明万历九年因旧开筑”。清初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