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桥
即今河北曲周县西南十六里塔寺桥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曲周县图: 西南有塔子桥。
即今河北曲周县西南十六里塔寺桥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曲周县图: 西南有塔子桥。
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青泥岭上。《旧唐书·文宗纪》: 大和九年 (835),“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
隋大业六年(610)置,治所在新伊吾(今新疆哈密市)。隋末废。唐天宝初改伊州为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辖境约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明永乐二年 (1404) 置,属万全都司。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居庸关。宣德五年(1430) 移于永宁 (今延庆县东北永宁)。隆庆初改为延庆左卫。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梁德县 (今广东信宜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梁德县(今广东信宜市东北),属高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隋开皇时
明置,在今辽宁彰武县东北。明置,在今辽宁省彰武县东北。
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西南。东晋移治今湖北当阳市。隋属南郡。唐属荆州。北宋属荆门军。元属荆门州。明洪武初移治方城(今荆沙市荆州区西北万城),属荆门府。十年(1377)废。十三年(1380)
在今四川潼南县南七十八里卧佛镇马龙山太阳坡北麓。1930年开凿,经三年而成。为释迦牟尼涅槃变经像,俗称卧佛,长36米,头长9米,面阔5.4米,胸阔7.5米,手掌长3.8米。周围为石刻群雕。为最大的卧佛
三国魏置,为广魏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南临渭水。北魏省入陇城县。古县名。三国魏置,治今甘肃省清水县西南,属广魏郡。北魏时废。
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宋史·孟珙传》:南宋绍定元年(1228),珙“创平堰于枣阳。自城至军西十八里,由八叠河经渐水侧,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溉田十万顷,立十庄三辖,使军民分屯,是年收十五万石”。
明崇祯三年 (1630) 置,属镇西卫。治所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北站街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省入清镇县。明崇祯三年(1630年)置,治今贵州省清镇市西北甘沟村。属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