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四海

四海

①指中国四周的“海域”。《尚书·禹贡》:“四海会同。”本为泛称之词,九州之外,即为四海。《礼记·祭义》 具体提到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不过对举而言,没有确指海域。后人因文求实,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于是东、南、西、北海,便有方域可指。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如其中西海,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湖海复杂,无确切海域可定。

②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遂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指天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汉书·高帝纪》:“天子以四海为家。”

③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1)泛指中国四周的“海疆”。《尚书·禹贡》:“四海会同。”本为泛称之词。九州之外,即为四海。《礼记·祭义》具体提到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不过对举而言,没有确指海域。后人因文求实,直以四海为环绕中国四周的海,于是东、南、西、北海,便有方域可指。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如其中西海,因中国西方陆地广远,湖海复杂,无正确海域可定,故古籍中言西海者特多,有五六处。(2)因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遂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指天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是以四海承风。”《汉书·高帝纪》:“天子以四海为家。”(3)指四邻各族居住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猜你喜欢

  • 宁远府

    ①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朶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治所在哈答城(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后废。②清雍正六年(1728)改建昌卫置,属四川省。治所在西昌县(今四川西昌市)。辖境相

  • 西津桥镇

    即今江苏吴县西十里枫桥乡(西津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长洲县图:西有西津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吴县西有“西津桥镇”。

  • 英武山

    在今云南师宗县东南南岩。《方舆纪要》卷115师宗州: 英武山在 “州东八十里。峰峦峭拔,高可千仞。洪武初,设英武驿于其下。山饶盗贼及虎,行人稀阔,驿遂废”。

  • 溥乐城

    北宋咸平间建,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苦水河畔。《宋史纪事本末》 卷14 “西夏叛服”: 咸平五年 (1002) 李继迁叛,张齐贤等议弃灵州,通判永兴军何亮复上安边书,言 “灵州不可捨,请筑溥乐、耀德二城,

  • 驾掌寺

    亦作夹滩寺。在今辽宁大洼县东东风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有夹滩寺。

  • 解水

    又名蟹河。即今安徽固镇县南澥河。源出安徽濉溪县南,东流至固镇县东南入浍河。《水经·淮水注》: 解水 “上承 (谷阳) 县西南解塘,东北流径谷阳城南……又东北流注于涣 (浍河)”。

  • 子母山

    在今湖北钟祥市北。《方舆纪要》卷79安陆府钟祥县:子母山在“府北百里。有二十二峰,大小相接,环列如屏”。

  • 虎头寨

    ①在今湖南泸溪县北。《方舆纪要》 卷81卢溪县 “河溪寨” 条下: “ 《志》 云,县北三里有虎头寨,元末筑此,以保障民居。”②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清光绪 《合州志》 卷4: 虎头寨在 “州北十五里,

  • 程番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程番武胜军民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惠水县。正统四年(1439) 改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 改为程番府。万历十四年 (1586) 于此置定番州。明洪武

  • 千里长沙

    指中国南海诸岛。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海南”条:海南“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舆地纪胜》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