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吉安县

吉安县

①西魏改吉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九十里老县街东。北周天和四年(569)移治今安康市。隋大业初改名金川县。

②隋置,属儋耳郡。治所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东北。唐初废入昌化县。贞观元年(627)复置,属儋州。乾元后又废。

③1914年改庐陵县置,为江西庐陵道治。治所即今江西吉安市。1926年直属江西省。1949年析吉安县城区置吉安市。1979年移今吉安县(敦厚镇)。


(1)古县名。(1)西魏改吉阳县置,治今陕西省平利县西北老县街东南。属金州。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移治今安康市。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名金川县。(2)隋置,治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北。属儋耳郡。唐初废。贞观九年(635年)复置,乾元后又废。(2)今县名。在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属吉安市。面积 2111 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11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敦厚镇。隋开皇十年(590年)于庐陵县置吉州,治今吉水县东北。永淳元年(682年)移治今吉安市区。天宝元年(742年)为庐陵郡治。乾元元年(758年)为吉州治。元为吉安路治。明、清为吉安府治。1912年废府存庐陵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改称吉安县,属庐陵道。1916年为庐陵道治。1927年直属江西省。1949年属吉安专区,析石阳镇(县城)置吉安市,县治驻吉安市。1968年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属吉安地区,同年10月县治迁今址。2000年属吉安市。地处吉泰盆地中部,赣江流经南部,有孤江、禾水、泸水等支流汇入。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山地多森林,产油茶、油桐、茶叶、香菇等。农产稻、豆类、花生、芝麻、黄麻、烟叶、棉花等,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特产中药材吉固芷、车前子。樟木箱和吉州陶瓷有名。有煤、铁、锰、耐火黏土、石灰石等矿。工业有采煤、机械、冶炼、水泥、陶瓷、化肥、制糖、酿酒、麻纺等。京九铁路经县境。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和敦永、万洋、新吉、吉莲、凤白、古高等公路。水运以赣江为主。纪念地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二七”会议旧址、东固平民银行旧址、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文天祥纪念馆等。名胜古迹有吉州窑遗址、本觉寺塔、文天祥墓。富田文家村是南宋文天祥的故乡。


猜你喜欢

  • 五岳

    古代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北岳恒山(原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明改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

  • 广吴河

    即新兴川。今为甘肃漳县、岷县、武山三县境之榜沙河。《清一统志·巩昌府》:新兴川水“又广吴河在宁远县西二十五里。自漳县东北流经广吴山下,又东北合漳水入渭。……(按)广吴河,即古新兴水也”。

  • 吴昌县

    ①三国吴改汉昌县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南三十里金铺观。南朝梁属岳阳郡。隋开皇九年(589)省入罗县。②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吴越改横山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北

  • 扁鹊城

    在今陕西城固县西南四十里。《水经·沔水注》: “汉水又东径胡城南……南对扁鹊城,当是越人旧所径涉,故邑流其名耳。” 《水经注疏》 守敬按: “ 《名胜志》 亦云相传扁鹊所居,但 《史记·扁鹊传》 云,

  • 武湖

    一名黄汉湖。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水经·江水注》 称为武口水。《元和志》 卷27黄陂县:武湖 “在县南四十九里。黄祖阅武习战之所”。《元史·世祖纪》: 岁己未 (1259),南伐,“登香炉山,俯瞰大江

  • 都播

    又作都波,敕勒 (铁勒) 诸部之一。在今俄罗斯萨彦岭以南、唐努山以北之图瓦省。隋时属东突厥。唐属安北都护府。《新唐书·回鹘传·都播》: 都播 “亦曰都波,其地北濒小海,西坚昆,南回纥”。

  • 昌华苑

    南汉御苑。有两处: 一处在广州市西关,为园林。黄佐 《广东通志》 载: “昌华苑一名显德园,亦伪刘故址也。在荔枝湾。” 一处在广州市河南,为陵区。在北亭村处。《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荔枝洲“在南海

  • 赵堡镇

    即今河南温县东北赵堡镇。《清一统志·怀庆府二》: 赵堡镇 “在温县东北十五里”。在河南省温县东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赵堡,人口 6700。春秋时晋将赵洁在此筑堡镇守黄河渡口,

  • 小东岛

    明代台湾有小东岛之名。嘉靖年间曾出使日本的郑若曾撰写的《日本一鉴·桴海图经》 内载《万里长歌》云: “或自梅花东山麓,鸡笼上开钓鱼目。”原注云:“梅花,所名,约去永宁八十里。 自所东山外,用乙辰缝针,

  • 色拉寺

    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六里惹嘎拉山南麓。藏语意为“野玫瑰园”或“冰雹”。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却杰兴建,为前藏三大寺之一。存有金写藏文《大藏经》及旃檀木雕十六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