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尼山
亦作古泥山、古宜山。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五里。《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九曲山”条内:“《志》云:县境有古尼山,峰峦环抱,岚气凝聚。”
亦作古泥山、古宜山。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五里。《方舆纪要》卷109怀远县“九曲山”条内:“《志》云:县境有古尼山,峰峦环抱,岚气凝聚。”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东淡邈“皋揵相去有间,近希苓数日程。山瘠民閒, 田沃稻登,百姓充给”。即《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所载宋庆历八年(1048)遣使来贡之兴涂渤国。
南齐置,属司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境。后废。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丰盛镇。清乾隆《巴县志》卷2:丰盛场“离城百三十里”。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6褒城县 “华阳水” 条下: “又有章溪水,出南郑县境仙台山,亦北流入汉水。今县西南九十里有龙河堰,即章溪引流处。”
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面的中门。《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 曰: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 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明洪武二十年 (1387)置黄崎巡司于此。清初废,有把总驻此。
即今内蒙古根河市北激流河。《清一统志·黑龙江》:“金河”条谓“尼约河”等“俱出西北兴安岭,西流入额尔古讷河”。
亦作巴东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太平县置,属始宁郡。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寰宇记》卷140通江县:废东巴县“以处巴江之东为名”。乾元元年(758)属璧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废入
南宋末置,属巴州。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
西汉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小留镇。东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属济阴郡。东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