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山
①即霍山。今安徽霍山县南天柱山。《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霍山 “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曰衡山”。
②在今河南潢川县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光州一》: 南岳山 “淠水出焉”。(按: 淠水出垂山,在今河南新县东。此误)。
①即霍山。今安徽霍山县南天柱山。《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霍山 “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曰衡山”。
②在今河南潢川县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光州一》: 南岳山 “淠水出焉”。(按: 淠水出垂山,在今河南新县东。此误)。
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寰宇记》 卷66任丘县: 狐狸淀 “在县西北二十里。《水经注》 云: 在鄚县东南隅,中有蒲柳,多葭苇”。
元置,在今四川米易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辩州置,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辩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辩州改置,治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以北、咸镜北道吉州南大川以西地区。《金史·世纪》: 康宗时,“高丽背约,杀二使,筑九城于曷懒甸,以兵数万来攻”。即此。
一名南涧。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下流合于秦淮河。《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柳元景讨太子劭,劭兵败,“士卒争赴死马涧,涧为之溢”。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萧劭为柳元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宋苏轼作《万松亭诗叙》曰:“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庇行者,且以名其亭。”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北宋时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旁,以利行人,且名其亭。苏轼有《万松亭》诗。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道路之一。(1)《三国志》卷3裴注引《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即从今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泗洲寨”条下:“县南有上马墩,当郴州宜章之通道,为扼要之地。”
①1913年置,属山西省。治所在代县(今山西代县)。辖境相当今山西保德、静乐、忻州、定襄、五台等县市以北地。1914年改名雁门道。②1913年置,属奉天省。治所在辽源县(今吉林双辽市)。辖境相当今吉林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属神电卫。在今广东阳春市。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