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千佛山

千佛山

①又名历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南郊。道光《济南府志》卷5:“隋开皇间,因石作形,镌成佛象, 又名千佛山。”

②即今四川安县西北千佛山。《清一统志·龙安府》:千佛山“在石泉县西一百里。三峰鼎峙,上出云霄。陟其巅,俯视川西如指掌。上有寺,盖以铁瓦。有龙湫,祷雨甚灵”。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歼敌一团,胜利进入茂县。千佛山及千佛寺为县风景名胜区。


(1)在辽宁省彰武县东北、大四家子乡阿古庙屯境内。南北走向,主峰海拔226米。山石嶙峋,松槐成阴,小溪流经西麓,景色优美。据彰武县“石刻登表”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于此山顶四周峭壁上,雕刻石佛像一百五十余尊。”近已查知为190多尊,千佛山之名由此而得。造像千姿百态,工艺精巧。西坡悬崖陡壁间有观音洞;洞西侧有阿古庙(“阿古”是蒙古语,意为山洞或地洞),遗迹仍可辨认。(2)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古称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称舜耕山。北魏及隋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海拔285米。登山有东西两路。盘路中有“齐烟九点”坊。悬崖下有唐贞观间始建的兴国寺,寺内千佛崖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崖下极乐、龙泉、黔娄等洞也多石佛造像,大小石窟有百余处。还有观音堂、大佛头等名胜古迹。千佛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长池县

    隋开皇末改曲细县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池场。大业初属清化县。唐武德初属集州。贞观六年(632)废。古县名。隋开皇末改曲细县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长池。属清化郡。唐贞观六年(632年)废

  • 水口街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七十八里水口镇。民国初有县丞驻此。1936年置水口镇,旋废。1984年复设水口镇。

  • 哈拉哈什河

    即今新疆西南部和田河西源喀喇喀什河。源出和田县西南喀喇昆仑山,东北流折西北流,至和田县北与东源玉龙喀什河谷,称和田河。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67: 和阗河 “一源出昌器满达坂北麓,东北流,经和阗城西曰

  • 顾渚山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七里顾渚村。《茶经·八之出》: “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 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下 “风俗贵茶” 条: “湖州有顾渚之紫笋。” 《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顾渚 “昔吴王夫&

  • 宝带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三里。《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宝带山 “蟠旋如带,亘二十余里,绕城西北皆山麓也”。

  • 瓦云堡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泾州二》:瓦云驿“在州东五十里瓦云堡。有城,周二里有奇。有驿承。今裁,设外委”。

  • 保塞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临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康乐县境。后废。

  • 谷丘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小留镇。《春秋》:桓公十二年(前700)七月,“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 三石山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北。明金幼孜《北征录》:“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此即三石山也’。”

  • 沃宫

    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前469),“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杜注:“宋都内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