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匈奴

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狁。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西部)三国之北,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取“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建立了横跨大漠南北的匈奴国家。辖地相当今内蒙古、新疆大部、蒙古国、俄罗斯贝加尔湖东西、叶尼塞河、鄂毕河上游地区及哈萨克斯坦斋桑地区。与西汉和亲后,相约以长城为界。其统治中心——单于庭,在今阴山地区。武帝时,多次与匈奴战争,统治中心移入蒙古国,“漠南无王庭”。宣帝时,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臣服于汉朝,战胜了对立势力。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二:南下归附汉朝者称南匈奴,入居汉沿边北地、朔方、五原、西河、云中、定襄、雁门、代诸郡,主要在今内蒙古黄河南北之地,单于庭在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留在漠北者称北匈奴,单于庭仍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地区。和帝时,窦宪等大举北征,抵燕然山(今杭爱山)、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被逼西迁。留在本土之匈奴部落为鲜卑所并。三国以后,南匈奴部分并入鲜卑,大部分逐渐与汉族等融合,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堆河

    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史集》 (第1卷)记载,金代时克烈部首领撒里黑汗居斡儿寒(鄂尔浑) 河,在与塔塔儿部战争中,曾移驻Tui-Tagachu之地。其地应在鄂尔浑河源杭爱山之南,清代图籍称为推

  • 月山

    在今四川资中县北。《舆地纪胜》卷157资州:月山“在州北三十里。状如偃月。范太史尝赋诗其上,石刻今存”。古月山县以此名。

  • 沙城

    ①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十里。明金幼孜《北征录》:永乐八年(1410),朱棣北征,三月“初七日早发兴和,行数里,过封王陀,今名凤凰山。山西南有故城,名沙城,西北有海子”。②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资治通鉴》

  • 贡源溪

    即今安徽石台县东贡溪河,为秋浦河支流。《方舆纪要》卷27石埭县:“贡源溪在县西。《志》云:溪西流,经上、下二湾,出大河,注于秋浦,入大江。”

  • 鹊华桥

    在今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南岸。《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鹊华桥 “古名百花桥,元易今名。遂以百花名其南桥。两桥相望,中为百花洲,洲上有百花台。环湖有七桥,今惟百花、泺源二桥。曾巩诗: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

  • 建安军

    北宋乾德二年 (964) 升迎銮镇置,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大中祥符六年 (1013) 升为真州。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升迎銮镇置,治今江苏省仪征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仪征市。属淮南东路。大中祥符六年(

  • 寄畅园

    又称泰园。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左。元时为僧房。明正德中,尚书秦金并南隐、沤寓二僧舍为之,名凤谷行窝。后副都御史秦耀易今名。清初圣祖、高宗南巡,皆驻跸于此。道咸之间,园被毁。近代由秦氏后裔复加修葺,幽

  • 峨山

    ①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峨山乡。清属兰山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兰山县(今临沂市) 西南有峨山。②在今贵州岑巩县南三里。《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 峨山 “其山崒嵂而嵬峨,登陟颇

  • 黄冈洞

    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六十里黄岗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江西省宜丰县西北黄岗口。明万历年间于此置巡检司。

  • 冰坝

    即边坝。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王世睿《进藏纪程》作“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