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六堂社
又作加禄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山乡西北加禄村。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加六堂社“离府治四百二十里”。
又作加禄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山乡西北加禄村。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加六堂社“离府治四百二十里”。
集镇名。在云南省红河县北部、勐龙河北岸。勐龙傣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10。傣族语“勐”为地方,“龙”为大,意即“大地方”,因依山临河处小坝子,较开阔,故名。产稻、甘蔗、香蕉等。县糖厂驻此。有公路接红
即钦察国。都城在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下游之间、里海北岸。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黑色印度之西北有可弗叉国。数千里皆平川,无复丘垤。”《元史·郭宝玉传》:辛巳(1221),“可弗叉国唯算端罕破乃
①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丰水“《志》云,源出县南二十里之天井山,伏流至城东南。平地有一山,山下乱泉涌出,东流为葫卢河”。②即泡河。在今江苏丰县北。自山东单县流入境,东入沛县界。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平鲁城镇西北。《清一统志·朔平府》:大水口堡“在平鲁县西北四十里,西至边墙二里。明嘉靖中筑,周一里有奇”。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北。明嘉靖中筑。后废。
①北宋置,属涟水县。在今江苏涟水县北三十里金城庵。②即今广西河池市。明置巡司于此。(1)古镇名。(1)宋置,即今江苏省涟水县北金城庵。(2)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金城江镇。明置巡检司于此。(2)今
①东晋隆安二年 (398) 置,属梁州。治所在晋熙县 (今四川绵竹县)。南朝宋属益州。南齐永元初废。梁复置,属潼州。北周移治阳泉县 (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辖境相当今四川绵竹县及德阳市西部地。隋开
又作吉了寨。北宋置,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八十里。
战国楚邑。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为战国时代自鄂 (今湖北鄂州市) 至郢 (今安徽寿县西四十里)途中要地。《鄂君启节》 铭文云: 自鄂往,“庚阳丘,庚邡城,……庚高丘,……庚郢”。疑当在《水经·淮水注》 中
即徐吾氏。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三十里。徐文靖《管城硕记》卷11:“按《水经注》……《上党记》:纯留县有余吾城,在县西北三十里,即徐吾也。”
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大桑。清康熙四十年 (1701) 置鲁密格桑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