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利州路

利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以北,通江、平昌以西,平武、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及甘肃文县一带。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乾道四年(1168)合为一路。淳熙二年(1175)复分,次年又合,五年(1178)复分。绍熙五年(1194)再合。庆元二年(1196)又分,嘉定三年(1210)复合,十一年(1218)又分。元初废。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置,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年)后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为川峡四路之一。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昌、通江等县以西,营山、南部、梓潼等县以北,平武等县以东及陕西省汉中地区西部及甘肃省文县等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为东、西路,乾道四年(1168年)又合为一路,其后又有分合。嘉定十一年(1218年)复分为东、西两路。


猜你喜欢

  • 珊城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金溪县: 珊城 “在县西南四十里。《志》 云,南唐后主李煜时所筑”。

  • 定边城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唐开元中置定边军于此。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定边卫,永乐元年 (1403) 废。

  • 颍谷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前72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水经·颍水注》: “今颍水有三源奇发,右水出阳乾山之颍谷,春秋颍考叔为其封人。”

  • 天山砦

    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接英山县及安徽金寨县界。《清一统志·黄州府二》:天山砦“在罗田县东北一百三十里多云镇南。一名天堂砦,元末徐寿辉尝据此”。

  • 温谷

    在今河南卢氏县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450) 北伐,雍州将 “柳元景自百丈崖从诸军于卢氏”。胡三省注: “百丈崖,在温谷南。”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

  • 渭南郡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治所在南新丰县 (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四里)。北周建德二年 (573)废。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治南新丰县(西魏改名渭南县,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属雍州。辖今陕西省渭南

  • 乐徐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易县西南(据《通鉴》注)。《史记·赵世家》:幽缪王迁五年(前231),“代地大动, 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大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即此。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易县西

  • 蓨县

    ①亦作脩县。东汉改脩县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景县南。《三国志·魏书· 田畴传》: 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曹操 “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北魏改作脩县。②隋开皇五年 (585)

  • 佛思木

    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和通。《明太宗实录》卷142:洪武十五年二月载,“托温至佛思木隘口一百八十里,佛思木至胡里改一百九十里”。即此。

  • 云母溪

    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博罗县:云母溪“在县西北百里,亦出罗浮山,流入增城县境,入于增江。旁产云母石,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