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休宁县

休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海宁县置,属歙州。治所在南当水口山上(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渠口乡)。取旧县名休阳、海宁首尾各一字为名。大业三年(607)为新安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仍属歙州。七年(624)移治万岁山(今休宁县东万安镇)。天宝九年(750)移治松萝山之阳(即今休宁县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属徽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属黄山市。面积 2152 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9镇、24乡。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西汉为歙县地。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析置休阳、犁阳二县。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避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西晋改海阳为海宁,改犁阳为黎阳,同属新安郡。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废黎阳县入海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为今名,属歙州(见《元和郡县志》)。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清属徽州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5年专署迁屯溪。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改地区)。1987年黄山地区撤销,改为黄山市辖县。地处皖南山区南部。率水发源于六股尖东坡,曲折东流,纳县境东南诸水,到屯溪与横江汇流后称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甘蔗为主。为名茶“屯绿”主产地。林产以松、杉、毛竹为主。土特产有香榧、冬笋、青檀皮、山苍子、猕猴桃等。工业有制茶、电池、五金电器、建材、酿酒、陶瓷等厂。皖赣铁路和慈张公路横贯县境北部。屯开、休婺公路分别南通浙、赣。名胜古迹有齐云山风景区和三槐堂、黄村进士第、戴震墓等。


猜你喜欢

  • 广九铁路

    自今广东广州至香港九龙止。全长178.6公里。以深圳河为界分为二段,广州至深圳段由清政府借英款独立修筑,深圳至尖沙咀的九龙段,由港英政府修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动工,1911年竣工。自广东省广

  • 武邑郡

    西晋太康十年 (289) 置,属冀州。治所在武邑县 (今河北武邑县)。北魏皇始三年 (398)移治武强县 (今河北武强县西南旧城),仍属冀州。辖境相当今河北武邑、武强、阜城等县地。北齐废。西晋太康十年

  • 双山崖镇

    即今吉林德惠市西南双山子。《清史稿·地理志》 德惠县:“西:双山崖镇,达农安。”

  • 望韶亭

    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北宋向子湮有 《减字木兰花 ·登望韶亭》 词。在今广东省韶关市东。北宋向子諲有《减字木兰花·登望韶亭》词。

  • 回舍镇

    即今河北平山县西东回舍镇。《清一统志·正定府二》:回舍镇“在平山县西二十里,有土城。明嘉靖二年筑,周二里,外有濠”。

  • 罗水

    ①一名长罗川。即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坞罗水。《水经·洛水注》: 罗水 “出方山罗川,西北流,蒲池水注之,水出南蒲坂,西北流,合罗水,谓之长罗川。 亦曰罗中也。 盖肹子罗之宿居, 故川得其名

  • 鲁甸县

    1913年改鲁甸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属昭通市。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37.4万。辖1镇、13乡(含2回族乡)。县

  • 夏各庄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东二十里夏各庄镇。清光绪 《顺天府志》 卷29平谷县: “东南十里夏各庄。”

  • 溹涫水

    即今桑干河。 《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流,左会桑干水,县西北上下,洪原七轮,谓之桑干泉,即溹涫水。”

  • 夙沙

    即宿沙。《路史·后纪》 卷4注引《世本》:夙沙氏煮海为盐,炎帝之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