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仲宁翁结巴寺
即札什伦布寺。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清《西藏图考》卷3:后藏“有寺曰札什伦布,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
即札什伦布寺。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清《西藏图考》卷3:后藏“有寺曰札什伦布,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大寨乡。清顺治十五年(1658)置阿思峒寨土千户。
清光绪六年 (1880) 动工修建,次年通车。从唐山至胥各庄。长约10公里。此路是为运开平煤矿的煤而修筑,为中国自办铁路之始。今为京哈线的一段。旧铁路名。在河北省东部。自唐山至胥各庄(今丰南区),长约
①唐至德二载 (757) 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蜀郡成都为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驻地,遂改蜀郡为成都府,建号南京。在今四川成都市。唐诗人李白有 《上皇西巡南京》 诗十首,其中一首云:“濯锦清江万里流
在今山西天镇县东北约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桦门堡 “在新平东二十里,万历九年设,十九年增修,周不及一里”。
①西晋武帝避其父司马昭名讳,改昭陵县置,为邵陵郡治。治所即今湖南邵阳市。隋改为邵阳县。②西晋改召陵县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南朝宋为颍川郡治。北魏太和六年(482)移治奇頟城(
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林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六年 (623) 为绣州治。天宝初为常宁郡治,乾元初属复为绣州治。北宋开宝六年 (973)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 卷2: 卑南觅社 “此社高山重叠,难以站数”。连横 《台湾通史·建国纪》: 南明永历三十七年 (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淡水通事李沧请采金裕饷,命
清代四川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市)。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相当今四川安岳、潼南、岳池、邻水以北,涪江中游、嘉陵江中上游地区。(1)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雍正八年(1730年)置,驻
即今安徽来安县东南来安河。《寰宇记》卷128永阳县:“来安水在县东三里。源出马岭山,东流至来安邨为名,入扬州六合县。”《方舆纪要》卷29来安县:来安水“在县东。源出县北九十里之马岭山,东南流。县治东有
西藏古代族部名。《敦煌吐蕃文书》载: 在悉立地区,首领为章首领,名叫诺那。《新唐书· 西域传》: “悉立当吐蕃西南。”又《章求拔传》: 章求拔 “居悉立西南四山中,后徙山西,与东天竺接”。悉立为西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