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尺道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扼,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五尺道即因道宽五尺而得名。从今四川宜宾市西南行,经高县、筠连,云南盐津、昭通、宣威,南抵曲靖。由此东通当时的夜郎,往西可达滇、昆明。此道为汉武帝时唐蒙所修治的通西南夷道和隋唐时代石门路的前身。


古道路名。北起今四川省宜宾市,南抵今云南省曲靖市。秦灭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开筑的一条从今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通道。因道宽五尺得名。当即汉唐蒙所开凿的西南夷道和隋、唐石门道的前身。


猜你喜欢

  • 广平湖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2奉化县:广平湖在“县东北五里”。

  • 洪雅川

    指今四川青衣江支流安河溪。《元和志》卷32洪雅县: “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 毛坝市

    即今湖南永顺县北毛坝乡。洪宪元年(1916)《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永顺县北有毛坝。

  • 盐禄州都督府

    唐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咸海东北锡尔河下游一带。后废。

  • 承华宫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世祖纪》: 神䴥四年 (431) 七月, “行幸河西,起承华宫”。

  • 异泉

    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回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回山在大冶东五十里西塞山之右,山有异泉及飞云洞。《土俗编》云:唐天宝十三年积雨之后,回山之巅忽有飞泉涌出,垂流四百仞。元结名之曰异泉,因为作

  • 河西泉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14平山县: 河西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平地涌泉数处,灌田数百顷”。

  • 大像山

    ①在今甘肃甘谷县城西南三里。山上原有石窟二十二处,殿阁屋宇九十四座均遭严重破坏,因有一尊高23.3米的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寰宇记》卷150秦州废伏羌县:“大像在废县东一里。石崖上有大像一躯,长八尺,

  • 河内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野王县置,为怀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沁阳市。大业三年 (607) 为河内郡治。唐为怀州治。元为怀庆路治。明为怀庆府治。1913年改为沁阳县。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

  • 羡塘砦

    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南羡塘乡。《方舆纪要》卷121平州六洞长官司: 羡塘寨 “在司境。洪武三十一年,顾成讨司境叛苗,破苗坡、羡塘、光金、蒙台诸蛮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