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个园

个园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关街。据传初为清名画家石涛的寿芝园故址,嘉庆、道光年间盐商黄应泰修建为私人花园。个园以竹山闻名,园内满植修竹,竹间立石,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假山堆砌精巧,以石斗奇,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象征春夏秋冬,故号称四季假山,有古山水画南北两派的情趣,风格独具。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据传初为清名画家石涛寿芝园故址,嘉庆年间为盐商黄应泰修建。园内种竹千竿,因竹叶形如“个”字,故名。入园门,迎面花坛种竹,竹间立石笋。北面园门上有“个园”题字石额。园门向北为桂花厅(今称宜雨轩),前植桂树,后凿水池,六角攒尖式小亭隔水相望。沿北墙建七间楼厅,楼西池边是湖石假山,山上古松,山下曲桥流水。夏日晴雨,水中倒影多变,有夏山之称。由此山磴道而上至七间楼厅,再经覆廊和小道可达东面的黄石假山。黄山拔地而起,山峰峻峭,山洞上下盘旋,山间古柏,山顶小亭,山中还有小院、石桥、石室等。园以竹山闻名,假山叠法,有古山水画南北两派的意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郭丹城

    在今河北蠡县东北四十里北郭丹乡。《新定九域志》 卷2永宁军: 郭丹城,“ 《图经》云: 契丹相持,筑此城,后于此约和,至今名为和城”。

  • 清澜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海南卫。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北。万历九年 (1581)移今文昌县东南清澜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万历九年(1581年)移治今文昌

  • 临易

    春秋燕都。在今河北雄县西北。《世本》: 燕“桓侯徙临易”。战国称易。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春秋时曾为燕国都。《世本》:燕“桓侯徙临易”,即此。战国时又称易。

  • 野猪口

    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三十五里,老米河入海处。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8引 《永平府志》: 野猪口 “今名老米沟,……滦流昔时从北入海,今虽闭塞,潮汐逆流浸淫尚十余里,深六七尺,距口十里,有拦江沙二道,明

  • 静州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 (1374) 置,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二里静州村。《方舆纪要》 卷67静州长官司: “正德间,与岳蓬为乱,攻茂城,断水道,城中大困,既而克平之。所辖法虎、桃沟等八寨。州南北定门至关子

  • 大散关

    即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径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方舆纪要》卷55宝鸡县:大散关“在县西南大散岭上。自古南北之险要也

  • 均水

    ①在今湖北随州市西。《水经·溳水注》:均水“出大洪山,东北流径土山北,又东北流入于溳水”。②上源曰淅水,出河南卢氏县,南流经西峡县西,至淅川县南与丹水合流为均水,至湖北丹江口市入汉。《水经·均水注》:

  • 丱兮城

    又名千童城。秦置,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方舆纪要》卷13沧州盐山县引《舆地志》:“高城东北有丱兮城,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千人至海求蓬莱,因筑此城,侨居童男女,号曰丱兮。汉因置千童县。”

  • 白沙集

    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白沙乡。明嘉靖《临朐县志》:白沙集“在县西南七十里”。

  • 宛丘

    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诗经· 陈风 · 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诗谱》: “陈都于宛丘之侧。” 《尔雅·释丘》: “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春秋时陈国都于此丘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