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关

东关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东关镇西北,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三国志·魏书·齐王芳传》:嘉平四年(252),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

②即义阳三关之一的武阳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因位置偏东,故名东关。《魏书·中山王英传》:永平二年(509)进取三关。英曰:“东关易攻,宜先取之。”乃“身督诸军向东关”。即此。

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方舆纪要》卷76崇阳县:东关在“县南六十里。其相近者曰高视山,接江西宁州界。寇盗充斥,此为扼要之所,向设官兵戍守”。

④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方舆纪要》卷77荆门州:东关在“州北一里。宋末设以御敌”。

⑤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绥宁县:东关“在城(今寨市镇)东。城西又有西关”。

⑥在今广西桂林市东。《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东关“在府城东江门外。又有南北两关及府西南文昌门外之中关,皆近郊之捍卫也”。

⑦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廉州府合浦县:东关“在府东北,明初置,久废。嘉靖十五年重修,改曰条风关”。

⑧明置,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方舆纪要》卷109宜山县:东关“在府城东。成化三年,垒石为垣,以护民居,亦曰迎恩关”。


(1)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三国吴诸葛恪筑,隔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北控巢湖,南扼长江,为吴、魏两国兵争要地。嘉平四年(252年)魏征南大将军王昶等征吴,“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即此。南北朝仍为军事重地。(2)又名武阳关。隋、唐时亦名礼山关,宋时又名大塞岭。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


猜你喜欢

  • 南阳村

    即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清一统志 ·泽州府 》: 南阳村 “在沁水县南五十里。宋岳忠武使将梁兴会两河忠义,与金兵战,胜于此”。1941—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置沁南县治此。

  • 真宁县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前真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贞观元年 (627)废。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罗川县置,属彭原郡。治所即今甘肃正宁县 (山河镇) 西南罗川乡 (旧正宁)。《新

  • 丰乐水

    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为新安江支流。《舆地纪胜》卷20歙县:丰乐水“在歙县,出黄山”。《清一统志·徽州府一》:丰乐水“在歙县西北,源出黄山, 南流至府城西三里入练溪。《方舆胜览》:浙江四源,一出歙之黟

  • 鼎水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明史· 地理志》 武陵县: “东北有渐水,即鼎水也。”即“渐水”。

  • 刁江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为红水河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永顺正长官司:“刁江、洪龙河下流也, 自河池流入司西北,东南流,经司治北,入安定土司。”西江上游红水河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源于南丹

  • 崇庆县

    1913年改崇庆州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崇州市。1928年直属四川省。1994年改设崇州市。旧县名。1913年由崇庆州改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城区。1994年撤销,设立崇州市(县级)。

  • 下竿塘山

    一名北竿塘。即今福建连江县马祖列岛北北竿塘岛(长屿岛)。南宋中叶《淳熙三山志》列举闽江口外的岛屿, 已提到该岛。明洪武二年(1369)曾徙其民于内地。清代岛上设有烟墩,与南竿塘和迤南的白犬、东沙岛合置

  • 桐江水

    在今湖南邵东县西南。《清一统志·宝庆府一》: 桐江水 “在邵阳县 (今邵阳市) 东南。源出金仙山,北流至董家湾,合槎水又西北入邵”。

  • 昭化县

    ①五代梁开平三年 (909) 改鄜城县置,为禧州治。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后唐同光元年(923) 复名鄜城县。②北宋开宝五年 (972)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元属广元路

  • 诸马集

    亦作朱马。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朱马。清光绪 《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 掖县西南有诸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