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都

上都

①即上京。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两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

②对陪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北齐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为下都,称京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为上都。唐宝应元年(762)以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为上都,与河南府东都、凤翔府西都、江陵府南都、太原府北都合称五都。

③唐大中十三年(859),南诏王蒙世隆称帝,改东京(今云南昆明市)为上都。

④蒙古宪宗六年(1256)忽必烈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命名开平。中统元年(1260)于此即皇帝位,置开平府;四年以阙廷所在,加号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昭乃门苏木)古城。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率师攻占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元顺帝北趋上都。次年,常遇春率师出塞薄上都,顺帝北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岸),攻占开平(上都)。永乐初荒废。城址尚存。城垣呈正方形,每面为2200米,内有宫城、皇城和外城。


(1)唐时称长安为上都。《旧唐书·吐蕃传》: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乘舆还上都”。(2)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兴建城郭宫室。中统元年(1260年)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加号上都。自后每年春末至秋凉为皇帝避暑、处理政务的夏都,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构成,皆呈正方形。宫城在皇城中央偏北;皇城在外城东南角,多官署;外城北部为帝王苑囿,西部为官署和作坊区,东、西、南三面关厢是庶民居住区和集市贸易场所。遗址至今清晰可见。

元上都故城遗址


猜你喜欢

  • 周坊

    即今江西贵溪县西北周坊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 贵溪县西有周坊。

  • 真定县

    西汉高祖十一年 (前196) 改东垣县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武帝元鼎四年 (前113) 为真定国治。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魏、晋为常山郡治。北魏属常山郡。隋为恒山郡治。唐武德四年 (62

  • 官道口

    即今河南卢氏县北官道口镇。清光绪 《卢氏县志》 卷2: 官道口 “去县八十里”。

  • 忠义军

    ①唐方镇名。文德元年 (888) 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号忠义军,治所在襄州 (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天祐三年 (906) 复名山南东道。②五代方镇名。后梁改卫国军置,治所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市东)。后

  • 普闰县

    隋大业元年 (605) 置,属岐州。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南。《寰宇记》 卷30普润县: “盖以杜、漆、岐三水灌溉田畴,民获利济,以为县名。” 大业三年 (607) 属扶风郡。十三年 (617)

  • 丈人观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麓丈人峰下建福宫。《方舆胜览》卷55永康军:丈人观“在青城北二十里。今名会庆建福宫。旧记云:昔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黄帝师焉,乃筑坛拜宁君为五岳丈人”。宋陆游有《丈人观》诗。

  • 临海山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北。《寰宇记》 卷98临海县: 临海山 “在县北二百四十里。山有水,合成溪……即名临海溪。山因溪名”。

  • 鄂水

    即今山西乡宁县东鄂河。源于山西乡宁县东北,西流至乡宁与吉县交界处入黄河。《方舆纪要》卷41乡宁县: 鄂水 “出县东北五十里之宋家沟,引为四渠溉田,西流入于黄河”。

  • 马纳思河

    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之玛纳斯河。《元史·耶律希亮传》:蒙古中统二年(1261),“至昌八里城。夏,逾马纳思河,抵叶密里城,乃定宗潜邸汤沐之邑也”。清称马那思,玛纳斯郭勒。古水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

  • 虎尾径 (逕) 营

    在今广东英德市北。《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 虎尾径营 “在县北五十里。清远西山瑶出没道每经此。旧有戍兵,后并于跌牛石营,仍调兵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