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营
清改南丹卫置,属广西提督。都司驻上林县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并分驻州同。乾隆三年(1738)改设县丞。后废。
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北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思恩参将驻守于此,因筑三里城。八年移南丹卫来治,与思恩参将同城驻守。清代改为三里营,设守备防守,乾隆前分驻田州州同,乾隆三年(1738年)改设上林县丞。
清改南丹卫置,属广西提督。都司驻上林县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并分驻州同。乾隆三年(1738)改设县丞。后废。
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北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思恩参将驻守于此,因筑三里城。八年移南丹卫来治,与思恩参将同城驻守。清代改为三里营,设守备防守,乾隆前分驻田州州同,乾隆三年(1738年)改设上林县丞。
即今福建云霄县东荷步。清有千总驻此。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顺义县图:南有李家桥。
明代西藏羊卓雍的译称。元代分封乌思藏十三万户,以乌思 (前藏)、藏 (后藏) 之间的羊卓雍为一万户。明洪武二年 (1369) 曾沿元制于乌思藏置十三万户,十八年 (1385) 设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隶
①五代杨吴武义二年(920)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兴化市。曹学佺《名胜志》:“伪吴武义年中置今县,言将振兴其教化也。”南唐改属泰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废入海陵县。十九年(1149)复置,仍属泰
北宋置,属通远县。在今甘肃环县北四十里。后废。
1941年伪满置,省会在四平街市(今吉林四平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梨树、长岭、海龙、东辽、东丰、辽源、长岭及辽宁开原、西丰、昌图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都梁山上。《寰宇记》卷16临淮县: “都梁宫周回二里,在县西南十六里。大业元年炀帝立名。宫在都梁,东据林麓,西枕长淮,南望岩峰,北瞰城郭,其中宫殿三重,长廊周回。” 大业十年 (614
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东七里桥。东汉改为都梁县。《水经· 资水注》: 资水 “又径都梁县南。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长沙定王子敬侯定之邑也。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
①在今河南宝丰县西三十里。《水经·汝水注》:养水“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东历永仁三堆南”。同治《河南通志》卷8:“唐白居易尝居于此。”②在今四川内江市西。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8内江县:“城西廿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张家湾镇上店。明设大通关及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11通州:大通关“在州南张家湾之长店”。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