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齐人乞墦

齐人乞墦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女子之夫)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同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音kàn,窥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邪迤而随,不使发觉)良人之所之,遍国(这里指城)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音fán,墓塚)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知之也,施施(喜悦自得)从外来,骄其妻妾。”

乞墦,原是指向祭墓的人乞讨吃食。齐人每天到墦间去乞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每次回到家中,还兴冲冲表现得骄气十足。这适足以看出其内心的虚荣与卑劣。孟子用这个故事,旨在讽刺那些屈身辱节以追求功名富贵的人,实与乞墦的齐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应当受到世人的鄙弃。

后因以“乞墦”喻指屈身辱节以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下贱行为。宋.陆游《叹俗》诗:“风俗陵夷日可怜,乞墦、钳市(见本书“设醴钳市”)亦欣然。看渠皮底元(同原)无血,那识虞卿、鲁仲连?”又《薪米偶不继戏书》诗:“世间大有乞墦人,放翁笑汝骄妻妾。”


【典源】《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 (fan) 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今译】 齐国有个人有一妻一妾,共住一处,这个人出去,一定吃得酒足饭饱才回家,妻妾问起跟他一起吃喝的,说都是富贵之人。他妻子对妾说:“丈夫出去,每天一定醉饱才回,问与他共饮食的,都是富贵之人,却从不见有显贵来我们家里。我要去看看他都去些什么地方。”早晨起来,妻子悄悄在后面跟着丈夫,见一城没有与他交谈的。最后他走到东郭坟地里,向祭祀的人乞讨祭余的酒肉供品,不够,又四处张望再找另一家,原来这就是他吃得醉饱的门道。他妻子回家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要依靠他过一生的,今天才知道是个这样的人!”妻妾两人痛骂丈夫,在院子里相对哭泣。而她们的丈夫还不知道,美滋滋地从外边回来,又向妻妾炫耀呢。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毫无廉耻,乞求利益。

【典形】 墦间得醉、墦乞、骄妻妾、乞墦、乞墦祭、乞祭人、人乞祭余、笑齐人、忍耻墦间祭、乞墦客。

【示例】

〔墦间得醉〕 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今朝甘自居穷巷,无限墦间得醉归。”

〔墦乞〕 明·徐渭《旱甚久不应祷》:“渐少墦乞骄,而多褐夫惴。”

〔骄妻妾〕 宋·陆游《薪米偶不继戏书》:“世间大有乞墦人,放翁笑汝骄妻妾。”

〔乞墦〕 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乞墦何足羡,负米可忘艰。”

〔乞墦祭〕 宋·陆游《新秋感事》之二:“强颜未忍乞墦祭,积毁仅逃输鬼薪。”

〔乞祭人〕 宋·王安石《破冢》之一:“墦间夜半分珠玉,犹是当年乞祭人。”

〔人乞祭余〕 宋·黄庭坚《清明》:“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笑齐人〕 清·蒲松龄《尾犯·戏作》:“举世笑齐人,不道世人,反出其下。”


猜你喜欢

  • 阮宣杖头

    源见“杖头钱”。指沽酒钱。唐李瀚《蒙求》:“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 巢倾卵破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 关雎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诗经》中《关雎》篇,实际是一首歌咏爱情的作品。旧说为咏后妃之

  • 前驱囊矢

    源见“锦囊三矢”。指出征复仇。清朱彝尊《满庭芳.李晋王墓下作》词:“前驱囊矢日,三垂冈上,置酒临风。”

  • 双眉待人画

    源见“张敞画眉”。指待婚女子。唐李嘉祐《送郑正则汉阳迎妇》诗:“遥想双眉待人画,行看五马送潮归。”

  • 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

    四时:春、夏、秋、冬。 天不说话而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常生长。 比喻为政不在多言。语出《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后多引作〔天不言而四时行,百物生〕。《汉书.王吉传

  • 渴辞盗泉

    源见“不饮盗泉”。表示宁守穷困,保持清白节操。宋黄庭坚《寄晁元忠》诗:“热避恶木阴,渴辞盗泉水。”

  • 儿女识韩康

    源见“韩康卖药”。谓高士避名而名著。宋陆游《书意》诗:“一事尚须深自咎,街头儿女识韩康。”

  • 鸢鱼

    同“鸢飞鱼跃”。宋沈括《熙宁九年谢早出表》:“此盖皇帝陛下,施同天地,仁察鸢鱼。”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太极图中生意好,鸢鱼机趣滔滔。”【词语鸢鱼】   汉语大词典:鸢鱼

  • 发乎情,止乎礼义

    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而落脚到礼义教化上。 强调作文须有教育目的,不能只抒发一己的感情。语出《文选.卜商〈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晋.挚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