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麈尾谈玄

麈尾谈玄

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晋王衍字夷甫,官至司徒,喜好老庄,善于清谈)容貌整丽,妙于谈玄(谈玄,即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恒捉白玉柄麈尾(麈,音zhǔ,是像鹿但比鹿大的一种野兽。据说其尾能辟尘,故常以麈尾做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麈尾做成的拂子),与手都无分别。”此事又见《晋书.王衍传》。王衍妙谈玄理,常执麈尾,手白与玉柄无异。清谈亦称麈谈。“麈尾谈玄”是形容空谈玄虚,风度潇洒,后也可以泛指闲居谈论。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宋.陆游《出塞曲》诗:“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麈尾事儿戏。”林景熙《访僧临庵次韵》:“寂寥午夜松风响,疑是神仙接麈谈。”


猜你喜欢

  • 廷尉泣狱

    廷尉:秦汉时掌管刑狱的官吏。后汉盛吉为廷尉时,同情囚犯,断狱时垂泣的故事。详见“月笔”条。

  • 长舌

    《诗.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郑玄笺:“长舌,喻多言语。”后以“长舌”谓好说闲话,搬弄是非。汉 焦赣《易林.家人之谦》:“尹氏伯奇,父子相离,无罪被辜,长舌为灾。”【词语长舌】   汉语

  • 伯鸾赁庑

    同“梁鸿赁庑”。清赵怀玉《金缕曲.送洪华峰之姑孰》词:“灭灶更炊须自热,记取伯鸾赁庑。”

  • 我知鱼

    源见“濠上观鱼”。谓寄情物外,辩言机敏。宋苏轼《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 行露

    《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朱熹集注:“南国之人,遵召伯之教,服文王之化……故女子有能以礼自守而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诗以绝其人。”后因以“行露”为女子守贞自誓之典。

  •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孙子谈论军争时,指出:用自己靠近战场的优势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自己从容休整来对待敌军的奔走疲劳,以自己粮足食饱来对待敌军的粮尽人饥,这是

  • 犯牛仙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乘槎到天河之人。唐韩琮《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诗:“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 蒲柳老人

    源见“蒲柳姿”。指体质衰弱的老年人。唐卢纶《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风云才子冶游思,蒲柳老人惆怅心。”

  • 髑髅作枕

    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下:“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虎卧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音dú lóu,此指死虎之头骨)以为枕,示服猛也。”汉.李广以虎的髑髅作枕,表示降伏盛猛之物。后因用为咏威

  • 众星拱极

    同“众星环极”。《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不遵众星拱极之道,不慕细流归海之义。”见“众星拱辰”。《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