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好客,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他在秦国为相,不久想回齐国去。秦昭王不准,并想杀掉他。他的门客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秦王宠姬为孟尝君说了好话,秦王答应放他回国,后又反悔派人追赶。孟尝君此时已至关下,因未鸡鸣而不得通行。“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后因以“鸡鸣狗盗”比喻品格上本无行状,但有细微末技的市井之徒。

唐.胡曾《函谷关》诗:“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宋.文天祥《求客》诗:“鸡鸣曾脱函关厄,还有当年此客不?”


并列 学公鸡啼晨,装狗行窃偷盗。①比喻有微不足道技能的人。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秦昭王扣留,幸亏他的门客中有会装狗的潜入秦宫偷出献给秦昭王的白狐裘,又暗中转送给秦王宠妃,才得以释放;后来又靠另一门客装鸡啼骗开城门,逃回齐国。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嗟乎! 孟尝君特~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②比喻行为卑下低劣。高和《越轨诉讼》:“~之徒、行凶抢劫之事、卖淫滥赌之人,仍然不少,甚至越来越多。”△贬义。用于写人的卑微技能或行为卑劣。→鼠窃狗偷 手零脚碎。也作“狗盗鸡鸣”、“狗盗鸡啼”。


解释本指学雄鸡啼鸣,装狗进行偷窃。现多用来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宗亲大臣,战国四公子之一。齐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9年),齐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听从大臣的建议,将孟尝君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孟尝君设法派人求见秦昭王的宠妃,请她帮忙。这个宠妃说:“我想得到孟尝君的白裘皮袍子。”不巧孟尝君这件天下无双的袍子已经在刚到秦国时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为此非常忧虑,问遍了门客,也没有人能提出对策。这时,坐在最后面的一个门客,这人平常善于装成狗去偷窃,说:“我有办法弄到这件袍子。”然后在夜里装成狗,溜进秦宫仓库,偷出了那件白裘袍,献给了秦王的宠妃。宠妃替孟尝君说情,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得自由后马上驱车离开秦国。不一会儿,秦昭王后悔放掉了孟尝君,马上派人去追。孟尝君星夜兼程,半夜走到了函谷关。当时关防法令规定,鸡鸣后才可以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害怕追兵赶来,这时门客中有个地位低下的人能够模仿鸡叫,他一叫,许多鸡一起叫了起来,于是孟尝君交验出关凭证,才出了关。他们出关刚刚一顿饭工夫,追兵就赶到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例句

这个家伙不学无术,结交的朋友也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


【词语鸡鸣狗盗】  成语:鸡鸣狗盗汉语词典:鸡鸣狗盗

猜你喜欢

  • 仪舌在

    同“仪舌尚存”。宋张榘《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仪舌在,向樽前、莫洒英雄泪。”

  •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见〔持之有故,言之则理〕。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词语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成语: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 红丝千里系

    同“红丝系足”。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两处红丝千里系,一条黑路六人忙。”

  • 偷药

    同“嫦娥窃药”。唐韩偓《无题》诗之二:“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词语偷药】   汉语大词典:偷药

  • 纸贵鸡林

    源见“诗入鸡林”。称扬作品佳美,为人争相买读。清李渔《〈耐歌词〉自序》:“近日词家,各有专集,莫不纸贵鸡林。”【词语纸贵鸡林】   汉语大词典:纸贵鸡林

  • 身体发肤

    指自己身体的全部。《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并列 身躯、四肢、须发、皮肤,泛指全身。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清·侯方

  • 左右逢原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指做事得心应手。《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偏正

  • 骖靳

    《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骖之有靳。”杜预注:“靳,车中马也。猛不敢与书争,言己从书如骖马之随靳也。”后以“骖靳”喻前后相随。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大云山房集》:“〔恽子居〕其文其学,殆与姚姬

  • 窃药

    源见“嫦娥奔月”。喻求仙升天。唐李白《感遇》诗之三:“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亦为死亡的婉词。明陈子龙《为杜徕西悼亡》诗:“窃药先奔羿,凌波不姓甄。”【词语窃药】   汉语大

  • 求名责实

    循名责实。唐 刘知幾《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见“循名责实”。【词语求名责实】  成语:求名责实汉语大词典:求名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