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回文诗”。明谢谠《四喜记.翠阁耽思》:“欲待回文织锦,怎织得几许相思!”见“织锦回文”。元·王实甫《西厢记》3本3折:“只为你彩笔题诗,~,送得人卧枕着床,忘餐废寝。”【词语回文织锦】 成语:回
源见“乌鹊南飞”。慨叹栖止不定。宋陆游《东园》诗:“对镜每悲鸾独舞,绕枝谁见鹊南飞?”
源见“羁角”。古代指男孩的发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欢郎〕须臾至,髻角儿如鸦头绪儿白;穿一领绸衫,不长不短,不宽不窄。”【词语髻角】 汉语大词典:髻角
争:怎。 意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比喻世事、人才不经艰苦磨练,难望有成。语出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五灯会元.二〇
源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为政不善,结果促使人民转向敌方。清谭嗣同《思纬?㚃台短书.报贝元徵》:“渊鱼丛爵,楚材晋用,此固在上者驱迫使然,彼为士者独不可悟商务力量之大乎?”并列 爵,同“雀”。语
《水浒传》这本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中,有林冲、武松等许多人物被逼上梁山泊参加起义的情节。后因以“逼上梁山”喻指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周立春于十二日至嘉定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颡,前额,俗称脑门儿)似尧,其项类皋陶(音gāo yáo,传说为舜时的贤臣),其肩类子产(春秋时郑国的大夫
源见“朱云折槛”。指廷臣犯颜直谏,请诛奸邪。明陈汝元《金莲记.生离》:“小弟正欲上书阊阖,解职救兄;还期借剑尚方,奋身诛佞。”
源见“衣绣夜行”。谓富贵后回归故乡,以示显荣。清汪绎《项羽》诗:“英雄岂作书生筭,也作还乡昼锦看。”述补 白天穿着锦衣归乡。指富贵后显耀于故乡。语本《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
源见“洛阳耆英会”。泛指会集一起彼此相知的老年朋友。宋刘克庄《念奴娇.六和》词:“捡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