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雪夜入蔡州

雪夜入蔡州

典出唐李愬(sù诉)事迹。亦称“入蔡奇兵”。用以称扬将领之足智多谋,或表示破敌立功的雄心壮志。李愬(773-821年),陇右临洮(今甘肃临洮)人。唐名将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以父荫出仕,初授太常寺协律郎,历任右庶子、少府监、左庶子、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宪宗元和九年(814年),淮西吴元济反叛,唐廷出兵讨伐,屡招败绩。这时,愬上表皇帝,自求参战,被授为隋、唐、邓节度使。他到任后,推诚待人,抚恤士卒,信用降将,搜集敌情,为讨吴作了充分准备。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李愬乘吴元济不备,突出奇兵,袭击吴元济的根本重地蔡州。出兵之日,天色阴晦,雨雪不止,大风把旌旗都刮裂了,马冻得不能跳跃,不少士兵抱着兵器冻僵而死。诸将问兵去何地,李愬回答说:“攻入蔡州捉拿吴元济”,众人皆大惊失色。半夜,雪下得更大,十人中就有二、三人冻死。行到蔡州附近,见有鹅鸭池,李愬让人把鹅鸭都惊扰起来,以掩盖行军的声音。叛军以为有险地可守,又是大风天,故毫无警戒之心,竟无一人知觉官军已至。李愬部将率先登城,尽杀守门军士。至天明时,雪停了,李愬部队已攻至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告诉吴元济,城已被攻陷,他还不以为然地说:“是驻守洄曲的兵丁回来取寒衣的吧?”。此战役为历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出典】:

旧唐书》卷133《李愬传》3680页:“由是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是日,阴晦雨雪,大风裂旗旆,马慄而不能跃,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诸将请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也。’诸将失色。…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其声。贼恃吴房、朗山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留击柝(tuò拓)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济外宅。蔡吏告元济曰:‘城已陷矣。’元济曰:‘是洄曲子弟归求寒衣耳。’”

【例句】:

宋·苏轼《大雪青州道上》:“君不是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 宋·辛弃疾《苏武慢·雪》:“回首驱羊旧节,入蔡奇兵,等闲陈迹。” 宋·陆游《雪中作》:“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


【典源】《旧唐书·李愬传》:“愬乘其无备,十月,将袭蔡州。……是日,阴晦而雪,大风裂旆,马慄而不能跃,士卒苦寒,抱戈僵仆者道路相望。……诸将请所止,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也。’……自张柴行七十里,比至悬瓠城,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其声。贼恃吴房,朗山之固,晏然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坎墉而先登,敢锐者从之,尽杀守门卒而登其门,留击柝者。黎明,雪亦止,愬入,止元济外宅,蔡吏告元济曰:‘城已陷矣。’”《新唐书·李愬传》亦载。

【今译】 唐代李愬乘叛将吴元济疏于防备,准备袭击蔡州。出兵当天,天阴下雪,大风刮裂旌旗,马冻得不能跳跃,士兵不少人冻僵而死。诸将问去何处,李愬说:“攻入蔡州捉吴元济。”半夜,雪更大,蔡州城附近有鹅鸭池,李愬命令把鹅鸭打惊起来,混杂行军的声音。叛军以为有险地可守,没一个人发觉。李愬部将登城攻入,至天黎明,李愬已攻至吴元济外宅,这时吴元济才知道李愬军已经入城,只好投降。

【释义】 后以此典称扬将领足智多谋; 或用以表现怀有雄心壮志,希望破敌立功。

【典形】 蔡州鹅鸭、将军半夜鹅、入蔡、入蔡奇兵、衔枚入蔡州、雪夜鹅鸣、夜入蔡州、鹅鸭喧夜半、入蔡缚

贼、鹅池雪、袭蔡州。

【示例】

〔蔡州鹅鸭〕 元·萨都拉《就用韵赠铁将军》:“蔡州鹅鸭持元济,滹沱马渡悲王郎。”

〔将军半夜鹅〕 元·傅若金 《上蔡》:“徒怜丞相东门犬,犹忆将军半夜鹅。”

〔入蔡〕 宋·苏轼《和刘景文雪》:“那堪李常侍,入蔡夜衔枚。”

〔入蔡奇兵〕 宋·辛弃疾《苏武慢·雪》:“回首驱羊旧节,入蔡奇兵,等闲陈迹。”

〔衔枚入蔡州〕 宋·陆游 《雪中作》:“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

〔雪夜鹅鸣〕 宋·李刘《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启》:“风声鹤唳,不但平淮; 雪夜鹅鸣,更观擒蔡。”

〔夜入蔡州〕宋·苏轼《大雪青州道上》:“君不是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


猜你喜欢

  • 尸仍反背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兵部尚书铁铉被执至京,陛见,背立廷中,正言不屈,令一顾不可得,割其耳鼻,竟不肯顾。……遂寸磔之,至死,犹喃喃骂不绝。文皇乃令舁(yú扛,抬)大镬至,纳油

  • 方寸乱矣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 桂馆求仙

    《汉书.郊祀志下》:“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汉武帝十分迷信神仙之术,特为仙人下凡建楼,有桂馆、飞廉等。后遂用

  • 山涛鉴

    同“山公藻鉴”。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韶州》诗:“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 以紫乱朱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之夺正色。”后以“以紫乱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汉

  • 为民父母

    为: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旧时对地方官的称呼,多指县令。 旧指地方行政长官。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唐.陆贽《赐京畿及同华等州百姓种子赈给

  • 熊车

    源见“熊轼”。横轼画有伏熊图案的车子。借指地方长官。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应鸣鞞于龙角,覆缇幕于熊车。”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子瞻既已深居鵷禁,因何反谪熊车?”【词语熊车】   汉语大词典:熊

  •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汉侍中、中常侍之冠插貂尾,加金珰,附蝉以为饰。紫:紫绶,汉时公卿所佩。指官位显赫。《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见“纡青拖紫”。《梁书·明

  • 博施济众

    广施恩惠,救济众人,使人们能免于困难。《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并列 广施德惠,拯救民众。《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多用于施仁政方

  • 云阳市

    同“云阳”。元马致远《陈抟高卧》三折:“哎,这便是死无葬身之地,敢向那云阳市血染朝衣。”【词语云阳市】   汉语大词典:云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