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陈平宰社

陈平宰社

指陈平分肉公平合理。后以此典比喻办事公平合理,有才干。陈平(?——前178年),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年少时家里贫穷,但喜欢读书,有理想抱负。有一次,乡里举行祭社聚会,祭社要用肉,祭社结束,祭肉就要分掉,大家推陈平主持分肉,陈平分肉很平均。街坊父老都夸奖说:“好,陈平分肉合理!”陈平说:“唉,将来假如我陈平有机会分天下财物,也会像分肉这样合理呀!”秦末,陈胜起义,立魏咎为魏王,陈平投魏王咎,为太仆(管舆马和马政),因说魏王不听,又受同僚排挤,离魏王,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比将军略低的武官),不久,投刘邦,任护军中尉(尽护诸将)。楚、汉战争中,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封地笼络大将韩信等,都被刘邦采纳。刘邦被匈奴围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他出秘计,使刘邦脱险。汉朝建立,他封曲逆(治所今河北完县东南)侯,历任惠帝、吕后时丞相,吕后死,陈平与周勃等人定计,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汉文帝即位,任丞相。此典又作“陈平分肉”、“社肉必均”、“陈平社”、“曲逆宰肉”。

【出典】:

史记》卷56《陈丞相世家》2052页:“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呼,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例句】:

唐·杜甫《社日两篇》:“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唐·张祜《忆江东旧游》:“岁储虽自乏,社肉必均秤。” 金·李俊民《即事》:“谁能宰似陈平社,那免悲如宋玉秋。” 元·马致远《女冠子》:“陈平宰社,买臣负薪,相如沽酒。” 清·计元坊《励志诗》:“曲逆方宰肉,一乡已称善。”


【典源】《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陈)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汉书·张陈王周传》亦载。

【今译】 汉代陈平少时家贫,但好读书,有抱负。有一次乡里举行社日聚会,轮到陈平主持,分肉食很平均。街坊父老都夸奖说:“真好,陈家后生主持分配!”陈平说:“唉,如果让我治理天下,也会像分肉这样啊!”陈平后仕汉,封为曲逆侯。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办事公正合理,说明有大的才干。

【典形】 陈平分肉、陈平社、陈平宰社、曲逆宰肉、社肉必均、临俎有远意、割肉陈平。

【示例】

〔陈平分肉〕 唐 · 杜甫 《社日两篇》:“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陈平社〕 清·李俊民《即事》:“谁能宰似陈平社,那免悲如宋玉秋。”

〔陈平宰社〕 元 · 马致远 《女冠子》:“陈平宰社,买臣负薪,相如沽酒。”

〔曲逆宰肉〕 清·计元坊《励志诗》:“曲逆方宰肉,一乡已称善。”

〔社肉必均〕 唐·张祜《忆江东旧游》:“岁储虽自乏,社肉必均秤。”


【词语陈平宰社】  成语:陈平宰社汉语词典:陈平宰社

猜你喜欢

  • 祸兴萧墙

    见“祸起萧墙”。唐·鲍溶《长城作》:“~内,万里防祸根。”【词语祸兴萧墙】  成语:祸兴萧墙

  • 灵辄扶轮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吕氏春秋.报更》作“骫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矣,请以遗之。’使

  • 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内言: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外:男子言所说的有关公务之言。 旧时严男女之防,认为妇女在闺中所说的话,不得外传,男子有关公务之言,也不得传入闺房。语出《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

  • 护碧纱

    源见“碧纱笼”。指对题诗的赏识和珍爱。宋孙觌《再至》诗:“悬知不是唐王播,惭愧高僧护碧纱。”

  • 一团和气

    指对人态度和蔼。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元佚名《南牢记》第二折:“你是个不诚实材料,悔从前将你托,一团和气尽虚嚣,满面春风笑里刀,不顾朋

  • 触类旁通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触类旁通,启发实多。”朱自清《“海阔

  • 盗马

    《吕氏春秋.爱士》载:春秋时,秦穆公出游,其右骖亡失,穆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穆公不罪食马人,而赐其酒,以佐食。后秦 晋战于韩原,晋军围穆公乘,食马者三百余人奋力救之,遂破晋军,虏晋惠公。

  • 河激之歌

    参见:津女棹歌

  • 独醒

    同“独醒人”。唐杜甫《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宋蒋捷《女冠子.竟渡》词:“湘 漓云外,独醒何在?翠药红蘅,芳菲如故。”【词语独醒】   汉语大词典:独醒

  • 天职

    古人以四时的运行,万物的生长等等,都属天的职责,因此称之为“天职”。《荀子.天论》:“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后以应尽的职责为“天职”。【词语天职】   汉语大词典: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