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黄粱梦”。形容虚幻,短暂。清吴梅《风洞山》二出:“腰肢瘦几分,便梦儿长久,黄粱一瞬。年华如箭,人共好花都尽。”
《鬼谷子.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后以“言多必失”谓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清朱用纯《治家格言》:“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再生缘》弹词十回:“荣兰想小姐话说得好痛快,再要多说,言多必失,不要露
源见“五车书”。形容饱读诗书满腹学问。宋杨万里《送李童子西行》诗:“江西 李家童子郎,腹载五车干玉皇。”主谓 比喻读书极多,学识甚富。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宋·杨万里《送李童子西
《邓析子.转辞》:“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驷马:套四匹马的车)一句话说出以后,就是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难得追赶上。后因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用为话一旦出口,就再也无法收回的典故。即
同“射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提干李君索余赋秀野绿绕二诗》词:“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明者觌(dí见)机理于玄微之未形。”原指已经散失的乐调,后泛称不可再见的流风余韵。晋.袁宏《东征赋》:“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顾微躯之渺渺,若
同“高阳酒徒”。唐杜牧《张好好诗》:“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宋范仲淹《三醉石》诗:“巍巍八仙坛,上有三醉石。怜此高阳徒,如乐华胥域。”按,范例“高阳徒”,喻指醉石。【词语高阳徒】 汉语大词典:
同“膏车秣马”。明何景明《蹇赋》:“昔予膏车而北骛兮,顾九折而反御。”【词语膏车】 汉语大词典:膏车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传》:“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仇)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
同“行县雨随”。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岂直白石开渠,青盐换粟,祥云入境,行雨随轩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