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邹缨齐紫

邹缨齐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好服长缨(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

又“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郎,即古廊字,此指宫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三,境内莫衣紫也。”

韩非在这里记述了两个上行下效的小故事:第一个说的是,邹国的国君喜欢佩戴长帽带,周围的人都跟着学,帽带一下子贵起来。邹君问明情况后,把帽带割断了,城中的人看到后,于是都不再戴长帽带了。第二个说的是,齐桓公好穿紫衣服,满城的人都跟上效仿。桓公感到很讨厌,就按管仲的办法去做,首先自己脱下紫衣,见了穿紫衣的就说,我最讨厌紫服的气味。果然三天后境内连一个穿紫衣的也没有了。后因以“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

南史.儒林传论》:“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这里把“邹缨齐紫”连为一体,其语即本源于上述韩非文。


并列 比喻上行下效。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南史·儒林传论》:“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且以移俗。”△多用于描写行为方面。


【词语邹缨齐紫】  成语:邹缨齐紫汉语词典:邹缨齐紫

猜你喜欢

  • 悬河泻水

    《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王衍)云:‘郭子玄(郭象字子玄,河南人,少有才理,喜好老庄,崇尚清谈,)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九十八“谈讲”“悬河泻水”注引晋.裴启《语

  •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喻:通晓。 这里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使人明白一个大道理。语出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史记.李将军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隋珠和玉

    同“隋珠和璧”。明徐复祚《一文钱》二折:“他的质当从来饶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金银。”见“随珠和璧”。明·徐复祚《一文钱》2折:“他的质当从来饶本,有的是~,赤仄黄银。”【词语隋珠和玉】  成语:隋

  • 抱膝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

  • 骑鹏

    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二《沈晦梦骑鹏搏风》:“沈晦赴省,至天长道中,梦身骑大鹏,搏风而上,因作《大鹏赋》以记其事,已而果魁天下。”又唐.李白有《骑鹏赋》。宋.沈晦梦骑大鹏,搏风而上,后于科考中果然夺魁

  • 子瑕窃驾

    《韩非子.说难》:“昔者弥子瑕(注:春秋时,卫灵公的嬖臣)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注:间往,抄近路走,为求迅速到达),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

  • 杜门却扫

    杜,阻塞。却扫,不扫。关闭大门,不再洒扫门径,迎接宾客。指不与外界接触。原是对北魏李谧隐居治学生涯的形容。李谧,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小好学,博通诸经,遍览百家,然朝廷征召并拜他为著作佐郎,

  • 筑室之议

    源见“筑室道谋”。指众说纷纭的议论。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而一时筑室之议,反以开衅责文忠。”

  • 岩栖穴处

    见“岩居穴处”。宋·叶适《代薛瑞明上遗表》:“~,未尝不戴于尧天;气尽形销,无复再瞻于舜日。”【词语岩栖穴处】  成语:岩栖穴处汉语大词典:岩栖穴处

  • 见义敢为

    同“见义勇为”。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见“见义勇为”。《明史·伍骥传》:“庄重寡言笑,~。”【词语见义敢为】  成语:见义敢为汉语大词典:见义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