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石负刍

越石负刍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塗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此事又见《史记.管晏列传》。

晏婴解骖赎越石父后,颇有施德于人之感,故对其缺礼。经越石父指出这一错误后,晏婴悟后当即改正。后遂用为贤士进言之典。

文选》卷五十一王子渊《四子讲德论》:“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越石负刍,而寤晏婴。”


猜你喜欢

  • 茅盈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内纪》:“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濛,乃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先是其邑谣歌曰:‘神

  • 东门眼

    源见“伍胥抉目”。谓爱国志士忧虑外患,死而不已。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诗:“飞龙虚出骨,虓虎正争嗥。灼灼东门眼,奔腾欲化涛。”【词语东门眼】   汉语大词典:东门眼

  • 二十四考中书令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后遂以借称郭子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

  • 六神不安

    亦作“六神无主”。形容惊煌失措,心神不定。清代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他爷爷,他爸爸,忙了一天;到得晚上,这一夜更不曾睡觉,替他弄这样,弄那样,忙了个六神不安。”主谓 形容精神上不得安宁。胡山源

  • 九州大错

    同“九州铸错”。张光厚《丈夫一首答亚子》诗:“要问当年南北事,九州大错究谁尸?”

  • 鲁缟薄

    《史记.韩长儒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许慎曰:“鲁之缟尤薄。”强弩之末,势极已无力,故鲁缟虽薄而不能穿透。古代,鲁国纺织技术高超,曲阜所产之缟(绢),尤为著名,

  • 读书种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五:“周益公(指诗人周必大)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读书种子,喻累代读书之人,如种子相传,繁衍不息。《明史.方孝孺传》:“先

  • 抱玉之悲

    同“抱玉泣血”。唐王维《能禅师碑》:“先师所明,有类献珠之愿;世人未识,犹多抱玉之悲。”

  • 蒲且子之射

    《列子.汤问》:“蒲且(音jū)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淮南子.览冥训》:“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鹜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蒲且子是古代楚国

  • 高步通衢

    见“高步云衢”。《晋书·石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而豺狼避路,信矣哉!”【词语高步通衢】  成语:高步通衢汉语大词典:高步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