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贾谊痛哭

贾谊痛哭

贾谊(前200-前168年)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文学家,时称贾生。20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升任太中大夫。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不久又任梁怀王太傅。当时,匈奴强盛,侵犯汉边界;天下刚安定下来,朝廷各项制度缺陋不全;各诸侯王骄纵犯上,甚至叛乱。贾谊多次上书文帝,为匡正时弊而出谋献策,说:“我分析当前政局形势,可为之痛哭的有一点,可为之流泪的有两点,可为之长叹的有六点,至于不合理的有害的方面,更是难以普遍列举了。”后来梁怀王刘胜从马上跌下摔死,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职责而伤感,时常哭泣,结果年33岁就死去了。后以“贾谊痛哭”为典,或咏志士仁人忧国忧民,内心悲愤;或指感情激切地向君王上书陈事。

【出典】:

汉书》卷48《贾谊传》2221、2222、2230、2264页:“贾谊,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为最少。”“文帝说(通“悦”)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似,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例句】:

唐·杨炯《广溪峡》:“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唐·李白《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空余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贾生恸哭后,寥落无其人。” 唐·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 宋·康与之《满江红·婺女潘子贱席上作》:“恸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宋·陈叶筠《寄许子逊》:“偶过燕市悲歌地,曾上长沙痛哭书。” 明·陈子龙《会葬夏瑗公》:“惊涛不尽鸱夷血,痛哭空留贾傅书。” 清·赵执信《饮改之斋中观其近笔》:“策安太傅涕空挥,引罪舍人言屡讼。”


猜你喜欢

  • 必世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以“必世”指三十年。《北史.崔光传》:“太宗必世重光,业隆玄默。”【词语必世】   汉语大词典:必世

  • 赤符

    同“赤伏符”。唐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词语赤符】   汉语大词典:赤符

  • 竹林游

    源见“竹林七贤”。本指魏 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后泛指友人的欢聚宴饮和游乐。南朝 梁萧钧《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金谷苑,空想竹林游。”亦用以称美叔侄关系。唐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父》

  • 翼长

    《左传.哀公十六年》:“子西曰:‘胜如卵,余翼而长之。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春秋时,楚令尹子西对于楚太子建之子芈(音mǐ)胜有过扶持、帮助之恩,他将这比作以翼翼卵,以翼扶持长大。后因用

  • 石华广袖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合德(汉赵飞燕妹。江都王协律舍人冯万金,与江都中尉赵曼妻江都王孙女姑苏主私通,一产二女,长曰宜主,即飞燕,次曰合德,皆冒姓赵)尤幸,号为赵婕妤。婕妤事后(汉成帝刘骜后赵飞燕)

  • 萧墙祸

    《论语.季氏》:“孔子曰:‘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春秋后期,鲁国朝政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 并粮

    源见“羊左”。称颂生死交谊的典实。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异国惭倾盖,归途俟并粮。”

  •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这次从燕国来,路过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张开壳,在河滩上晒

  • 牛眠

    同“牛眠地”。清赵翼《为伟儿得葬地于金坛夏萧村感赋》诗:“忽欣来蝶梦,恰报得牛眠。”【词语牛眠】   汉语大词典:牛眠

  • 贺燕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贺燕”原指大厦建成燕雀因感有栖息之巢而相贺。后用为贺人升迁,或贺人落成新居的典故。唐.白居易《与诸同事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