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取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晋王戎幼时极为聪敏。有一次和群儿玩耍,看见道旁有株
源见“绝妙好辞”。原为捣碎蒜、姜等辛辣食物的器具。因其受辛,“受辛”合为“辤”字,是“辞”的异体,故“虀臼”借为美好文辞的隐语。宋辛弃疾《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再用韵》词:“更高阳入谒,都
亦作“椎髻”,“魋结”。椎形的发髻。《汉书.李陵传》:“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唐代颜师古注:“结读曰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谭宗浚曰,《史记.郦生陆贾
源见“玉楼受召”。称文人逝世。明张煌言《挽华吉甫明经》诗:“逝去玉楼堪作赋,投来铁匣尚留诗。”
比喻年少夫妻很亲密。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望平康,凤城东、千门绿杨。一路紫丝缰,引游郎,谁家乳燕双双。”
《礼记.祭统》:“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官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
《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无自知之明。宋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远求而近违,如目不见睫。”清袁枚《随园随笔.地理之难》:“牧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后因以“食天”比喻人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事物。宋姚勉《沁园春.寿陶守》词:“春雨悭时,千金斗粟,民仰使君为食天。”【词语食天】 汉语大词典
同“千里送鹅毛”。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词语千里寄鹅毛】 成语:千里寄鹅毛汉语大词典:千里寄鹅毛
同“倩女离魂”。明孟称舜《娇红记.合冢》:“提起泪珠双揾,便做道倩女魂离,怎得个重生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