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蚕丛鱼凫

蚕丛鱼凫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传说蜀地之王有“蚕丛”、“鱼凫”,皆为远古时代蜀国创始人。后遂为咏蜀地之典。

唐.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典源】《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扬雄《蜀王本纪》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折权、鱼易、俾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尾,尾田于湔山。”《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前书曰:“蜀王之先,名蚕丛、 柏、 鱼凫、 蒲泽、 开明。”

【今译】 蚕丛、鱼凫 (一说名鱼尾)是远古传说中蜀地两位君王的名字,据说在他们那时候,蜀人梳着槌状的发髻,穿前襟向左边开的衣服,尚未有文字,也没有礼乐,从开明上溯至蚕丛有四千年。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蜀地 (今四川)一带的上古君王、历史风物。

【典形】 蚕丛、蚕丛地、蚕丛鱼凫、鱼蚕。

【示例】

〔蚕丛〕 唐·李白《送友人人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蚕丛地〕 明·杨慎《六州歌头·吊诸葛》:“乌鹊惊飞,虎踞蚕丛地,炎焰重融。”

〔蚕丛鱼凫〕 唐·李白 《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鱼蚕〕 宋·苏轼《入峡》:“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猜你喜欢

  • 歧路泣亡羊

    源见“歧路亡羊”。借指对人生道路曲折、出路难寻的哀伤。清 朱冠瀛《点绛唇.客中杂感》套曲:“一霎时情生景,境生情,伤心歧路泣亡羊。”

  • 神女冢

    《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引《古今乐录》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南北朝南朝宋少帝时,南徐地方有一个读书人,有一次从华山畿往云阳去,见客店中有一女子,便油然产生了爱慕之情。因为没有办法通致情意,

  • 为雨为云

    同“为云为雨”。唐刘禹锡《有所嗟》诗之一:“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 露台百金

    同“露台之产”。唐高適《古歌行》诗:“苍生偃卧休征战,露台百金以为费。”

  • 蒲葵

    同“蒲葵扇”。清 丘逢甲《哀粤中之穷叠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韵》:“生有蒲葵归故令,死犹薏苡谤先侯。”【词语蒲葵】   汉语大词典:蒲葵

  • 要缠头

    宋.乐史《太真外传》:“八姨为秦国夫人,上《羯鼓曲》,曲罢。上戏曰:‘阿瞒乐籍,今日幸得供养夫人,请一缠头。’秦国曰:‘豈有大唐天子阿姨无钱用耶!’遂出三百万为一局焉。”缠头:赏歌舞人,以锦綵置之头上

  • 文王喻复

    《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三国魏.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史记.周本纪》:“(文王)其囚美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周文王被纣囚于羑里,曾增益《易》八卦为六十

  • 歌吴市

    源见“吴市吹箫”。形容流浪飘泊,生活困窘。明陈子龙《杨伯祥太史奉使册封蜀藩予遇之吴中作诗赠行兼述旧怀也》:“我已歌吴市,君方备汉员。”

  • 余音绕梁

    形容优美的歌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国歌女韩娥东向赴齐国,因为没有粮食,只好卖唱乞食。她离开后,歌声仍在梁间环绕,三日不绝,人们都以为她还留在当地。有一次她路过客栈,受到人侮辱,韩娥便长歌当哭,整个村

  • 苍狗白云

    同“白衣苍狗”。《儿女英雄传》三八回:“春花秋月消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见“白衣苍狗”。【词语苍狗白云】  成语:苍狗白云汉语大词典:苍狗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