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陶潜《五柳先生传赞》:“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葛天氏皆为传说中的上古淳朴之世的帝王名。后因以“怀葛遗风”指上古淳朴之风。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因自号松痴老人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说:“出苗而不吐穗扬花的庄稼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灌浆结果的庄稼也是有的。”这是孔子痛惜弟子颜回早死而发的感叹。故后用为人未成长而早
《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故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黍离愁”感叹亡国之痛。宋柴望《多
源见“家徒四壁”。借指家境贫寒之人。清 汤贻芬《蝶恋花.雨发石头城外同峻钦作》词:“终负联床风雨话,壁立相如,惯把都亭借。”
同“多情荀令”。清彭孙遹《白苎.春暮》词:“密坐相逢,低声问取,可似多情荀倩。”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即智襄子)帅师伐郑,次(军队次宿)于桐丘(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郑驷弘请救于齐……中行文子(即荀寅,又称荀文子,此时正在齐国)告成子(即陈成子,名恒)曰:‘有自晋师
源见“牛衣对泣”。指为贫困而悲伤。唐温庭筠《上裴舍人启》:“今则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词语牛衣夜哭】 成语:牛衣夜哭汉语大词典:牛衣夜哭
出师:出兵。有名:有正当理由。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也比喻有正当借口去干某事。语本《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见“师出有名”。京剧《将相和》1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
同“绨袍高义”。清宋琬《满江红.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词之二:“庄舄悲歌燕市外,灵均憔悴江潭上。问绨袍高谊还有无,谁曾饷?”
蝉夏生秋死,不及见雪,故不知雪,转喻见闻不广。《盐铁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主谓 比喻见识浅薄。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用于无知方面。【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