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昭公元年》:“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杜预注:“穮,耘也;壅苗为蓘。”后因以“穮蓘”泛指辛勤劳作。宋刘克庄《谢韩孔惠见访》诗:“莫向明时嗟不遇,乃翁穮蓘子逢年。”【词语穮蓘】
同“张公吃酒李公醉”。唐孙棨《北里志.张住住》:“曲中唱曰:张公吃酒李公颠,盛六生儿郑九怜。”见“张公吃酒李公醉”。【词语张公吃酒李公颠】 成语:张公吃酒李公颠汉语大词典:张公吃酒李公颠
源见“宁戚饭牛”。指寒士为怀才不遇而长叹。李维桢《日方东升赋》:“夜旦齐山,罢饭牛之浩叹;曦回蜀郡,闻林犬之争嗥。”
源见“山阳笛”。谓返回故里思旧。前蜀韦庄《鄠杜旧居》诗之一:“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
《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后以“光表”谓广及四面八方。南朝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服。”【词语光表】 汉语大词典:光表
源见“半面不忘”。只见过一次面的交往。指相交不深。宋陈师道《代上郭漕启》:“顾无半面之交,空怀鄙意;复托二天之赐,敢后众人。”《封神演义》第六二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见“半面之旧
谓铁制的烛台。宋代陶榖《清异录.器具.乌舅金奴》:“江南烈祖素俭,寝殿烛不用脂蜡,灌以乌柏子油,但呼‘乌舅’。案上捧烛铁人,高尺五,云是杨氏时马厩中物。一日黄昏时,急须烛,唤小黄门,掇过我金奴来。左右
躲开了陷坑,却落入了陷井。比喻躲过一难,又遭另一难。褚翼(275-341年),字远谋,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以才艺著称于时,袭爵关内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洛阳陷落之后,和荥阳太守郭秀共同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崔铉》:“魏公崔相铉。元略之子也。为童儿时,随父访于韩公滉。滉见而怜之。父曰:‘此子尔来诗道颇长。’滉乃指驾上鹰令詠焉。遂命笺笔。略无佇思,于是进曰:‘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
闻命面奔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吴于是代巢、取驾、克棘、入州来,楚罢于弃命。”罢:通“疲”。后世“罢于奔命”泛指穷于应付而精衰力尽的意思。又作传达紧急命令解释。如《汉书.丙吉传》:“发奔命,警各